超越地域疆界

 

超越地域疆界

空氣污染問題有時就像風一般難以捉摸,這邊你認為已開始透析問題的癥結,那邊卻又出現新的挑戰。正因為空氣污染問題不斷變化,雖然香港市民希望每日看到藍天白雲,卻始終未能遂願。對不太了解這個問題的人來說,舉頭仰望香港的天空,難免覺得空氣污染問題並沒有改善。政府過往成功消減了多個主要空氣污染源頭,然而新的污染問題不斷浮現,而且比以前的更為嚴峻。

汽 車 廢 氣 消 減 措 施 成 效 斐 然 , 路 邊 空 氣 質 素 已 顯 著 改 善 。
 
汽車廢氣消減措施成效斐然,路邊空氣質素已顯著改善。

過去十多年,香港的空氣受到不同的污染源頭影響,最初的問題是源於局部地區和設施,如煙囱和其他固定裝置等,其後車輛廢氣成為主要的污染源,近年則以跨界煙霧問題最令人關注。天空煙雲深鎖,很容易令市民忽略了政府過往推行的空氣污染整治措施所取得的成就。事實上,自政府管制工業燃料的含硫量後,工業廢氣造成的污染情況已顯著改善。此外,車輛和發電廠的廢氣管制措施亦取得成效。然而,若要改善煙霧問題,我們必須從整個珠江三角洲區域著手,減低區內整體的污染物排放。香港和廣東省政府現正致力在2010年之前攜手紓解整個區域的空氣污染問題。


群策果斷 解決跨境污染

跨境空氣污染問題始於九十年代,當時香港和廣東省正急速發展,兩地社會日益富裕,電力需求、車輛數目和工業活動不斷遽增,日以繼夜排放污染物,形成煙霧。到了九十年代後期,香港上空不時被煙霧籠罩,市民紛紛要求政府設法解決問題。1999年,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達成協議,協力解決這個共同的難題,並且展開聯合研究。2002年,雙方根據研究結果,擬定了多項目標和就未來的合作方針提出建議。

粵港兩地政府協議以1997年為基準年,悉力在2010年之前大幅減低與煙霧相關的空氣污染物排放量。雙方的目標,是把區內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同時減少55%、二氧化硫減少40%、氮氧化物減少20%。此外,粵港兩地特別成立專家小組,以協調整治區域空氣污染方面的工作。小組專責處理的事務之一,就是為珠江三角洲整體擬訂一套空氣質素管理計劃。有關的計劃書已於2003年完成,並且獲得由粵港政府代表合組的「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批核。

  管制跨境空氣污染的最新進展

粵港兩地政府矢志改善區域空氣質素。2003年,雙方的合作取得多方面的進展:

編製珠江三角洲空氣質素管理計劃書,並已通過審批(詳見本章內文)。
編撰聯合手冊,釐定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方法。這套標準方法是評估空氣質素有否改善的重要工具。
在珠江三角洲籌設由16個空氣質素監測站組成的監測網絡,並將於2004年投入服務。
完成草擬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單。
進行技術交流及舉辦工作坊,共同研討空氣質素監測及污染管制等議題。
 

在這套計劃下,廣東省將會全面消減發電廠、工業設施及車輛排放的廢氣。至於香港方面,則須進一步消減車輛和發電廠的污染物排放,同時亦要致力減少來自溶劑油漆、印刷油墨、建築及裝修材料和某些消費品如家居清潔劑和殺蟲劑等所產生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詳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資料方格)。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 左 圖 ) 環 保 署 正 建 議 實 施 標 籤 計 劃 , 規 定 多 種 消 費 產 品 列 明 其 揮 發 性 有 機 化 合 物 含 量 。 
( 右 圖 ) 油 站 必 須 裝 設 汽 體 回 收 系 統 , 以 回 收 卸 油 至 儲 油 缸 時 所 產 生 的 汽 體 。
 
(左圖) 環保署正建議實施標籤計劃,規定多種消費產品列明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
(右圖) 油站必須裝設汽體回收系統,以回收卸油至儲油缸時所產生的汽體。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學煙霧的其中一種主要物質。若空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過高,亦會危害健康。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種類多達數千,多日常生活用品也會散發這類污染物,包括油漆、印刷油墨、建築及裝修材料、某些消費品如清潔劑、殺蟲劑和噴髮膠等,因此要徹底管制十分困難。環保署現正建議實施標籤計劃,要求生產商及入口商為消費者提供個別類型產品所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資料。建議的標籤計劃將於2004年進行公眾諮詢。假如計劃獲准實施,環保署接下來將研究是否需要管制個別產品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

( 左 圖 及 上 圖 ) 政 府 將 於 2005年 實 施 汽 車 加 油 過 程 的 汽 體 回 收 管 制 計 劃 。 
( 下 圖 ) 加 油 槍 需 附 裝 汽 體 回 吸 口 及 汽 體 管 , 以 便 在 加 油 時 回 收 汽 體 。
 
(左圖及上圖) 政府將於2005年實施汽車加油過程的汽體回收管制計劃。
(下圖) 加油槍需附裝汽體回吸口及汽體管,以便在加油時回收汽體。

 

油站也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其中一個源頭,這類處所目前已受管制。運油車卸油至油站的地下儲存缸時,會散發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汽體。有見及此,政府於1999年實施規例,規定油站回收卸油過程產生的汽體。此外,環保署將於2004年建議修訂這條規例,以擴大管制範圍,規定油站回收汽車加油時產生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汽體。環保署並已就此諮詢各石油公司及立法會。

 


消減汽車廢氣 成效顯著

 

( 上 圖 ) 2003年 底 , 八 成 新 登 記 的 公 共 小 巴 均 使 用 石 油 氣 。 
( 下 圖 ) 2003年 底 , 幾 乎 全 港 的 士 均 已 改 用 石 油 氣 。
 
(上圖)2003年底,八成新登記的公共小巴均使用石油氣。
(下圖)2003年底,幾乎全港的士均已改用石油氣。

香港近年最成功的環保措施之一,是嚴格管制汽車廢氣。環保署的行動廣獲社會各界支持,加上行政長官董建華在1999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行一連串措施,撥款14億元資助業界和車主加入環保行列,在大家群策群力下,本港的路邊空氣污染問題已得到明顯的改善。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這系列措施,在2005年時將車輛排放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大幅減少80%,氮氧化物則減少30%。這兩類危害健康的污染物主要來自柴油車輛的廢氣。過去香港的商用車輛多使用柴油,它們排放大量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造成嚴重的污染。在2000年之前,本港有四分之一車輛是使用柴油的,遠高於新加坡的17%和美國的4%。有鑒於此,環保署將整治柴油車輛廢氣列為首要任務。

為推動業界支持環保,政府特別為柴油的士車主提供資助,鼓勵他們把車輛更換為污染度較低的石油氣的士。截至2003年底,本港絕大部分的士已改用石油氣,而新登記的士則強制規定使用石油氣或汽油。除了的士外,政府亦正推行自願性計劃,提供資助以鼓勵公共小巴車主改用石油氣或電動小巴。這項計劃成效令人滿意,截至2003年底,八成新登記公共小巴均為石油氣車輛。

此外,政府亦加強管制其餘的柴油車輛,包括各類大小貨車。按照規定,所有新登記柴油車必須符合現今最嚴格的歐盟排廢標準,而在1995年歐盟收緊標準之前進口到香港的柴油車則需安裝微粒消減裝置。本港有八成這類舊款的輕型柴油車(4公噸或以下)已安裝消減裝置,餘下的則需遵從2003年12月生效的最新規定在續牌前加裝有關裝置。至於舊款的重型柴油車(4公噸以上),現時約半數已安裝微粒消減裝置,而日後政府亦會規定這類車輛在續牌前必須裝有微粒消減裝置。除了嚴厲管制柴油車輛的廢氣排放外,政府並規定油站只准售賣超低硫柴油,同時收緊測試黑煙的標準,以及將車輛噴黑煙的定額罰款提高至1,000元。

全賴以上措施,香港的路邊空氣質素近年已有明顯改善。於2003年底,從車輛排放的懸浮粒子數量比1999年銳減約60%,氮氧化物則已減少27%。行政長官訂立在2005年時要達到的車輛廢氣減排目標,看來將會順利達致。與1999年相比,本港去年在路邊錄得的懸浮粒子濃度減少了13%,氮氧化物減少23%,而被檢舉的黑煙車輛數目則減少74%。此外,路邊空氣污染指數高於100(甚高水平)的小時數目亦比1999年下降35%。當然,改善的空間依然存在,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們在管制車輛廢氣方面已取得良好的進展,並減輕了汽車污染物對本港的路邊空氣以至整體區域空氣質素的影響。


繼往開來 消減固定源頭污染物

 

發 電 廠 需 實 施 有 效 的 空 氣 污 染 控 制 措 施 , 才 可 紓 減 其 廢 氣 對 華 南 地 區 空 氣 質 素 的 影 響 。
 
發電廠需實施有效的空氣污染控制措施,才可紓減其廢氣對華南地區空氣質素的影響。

曾幾何時,工業及其他固定設施的廢氣是香港最嚴重的污染問題。時至今日,這股陰霾已漸漸消散,情況遠比汽車廢氣和跨境污染理想。回想八十年代,不少小型工廠接近住宅區,經年累月排放廢氣,令市民飽受滋擾。為了解決這個污染問題,政府決意大力管制工業排放的廢氣。1990年,政府宣布禁止使用高含硫量的工業燃料後,空氣質素頓時大幅改善。這也是香港環保史上其中一項最早期的成就。此外,政府並推行多項配套的管制措施,進一步消除工業廢氣引起的污染。然而,除了工廠外,香港還有另一個固定污染源仍需繼續整治-發電廠。發電廠的廢氣問題不可能像工廠般瞬間解決,特別是發電廠造成的區域性空氣污染更是棘手。

過去15年來,本港的兩家電力公司(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和香港電燈有限公司)均實施了多項重大的消減污染措施,但礙於其發電量高,因此迄今仍是區域空氣污染的重要源頭。兩家公司早於1990年開始採取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採用低污染氣體燃料,並且裝設脫硫裝置和低氮氧化物燃燒器等。因此,雖然本港用電量不斷增加,但發電廠排放的污染物數量卻大幅減少。由1990至2002年間,本港用電增長率為60%,有關的污染物排放卻減逾45%。一直以來,環保署也積極鼓勵兩家公司消減污染,然而近年區域性污染問題備受關注,而發電廠廢氣是這個污染問題的癥結之一,故此兩家公司面對的壓力也愈見沉重,未來它們更需加倍努力尋求改善。發電廠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區域性空氣污染源,而電力公司若要進一步消減廢氣,估計費用不菲。有見及此,政府現正研究一項排放交易計劃,希望藉此減輕兩電的環保成本,避免費用轉嫁到市民身上。

對於紓解跨界空氣污染,香港和廣東省都是堅定不移的,可是,改善空氣質素的經濟代價不輕,而且還有很多複雜問題需要解決。環保署過往先後成功消減了多個本地污染源,例如高硫燃料和汽車廢氣等,但當初推行措施時都遇到阻力和反對,只有經過坦誠耐心的對話,與受影響各方溝通,加上政府改善污染的決心和廣大市民的支持,最終才能順利推行污染管制措施。對付跨境空氣污染,我們同樣需要堅定的決心和溝通對話。整治區域性污染誠然所費不菲,但既然清新的空氣是你我所求,我們便應同心協力,攜手推動這項行動,讓正確措施得以實行。讓我們期待著那一天-維港之上天朗氣清,你我同享清新空氣。

  室內空氣質素
 

環 保 署 室 內 空 氣 質 素 資 訊 中 心 是 第 一 間 獲 得 「 卓 越 級 」 室 內 空 氣 質 素 證 書 的 處 所 。
 
環保署室內空氣質素資訊中心是第一間獲得「卓越級」室內空氣質素證書的處所。

環保署走在國際環保領域的前端,於2003年9月推出一個自願性的室內空氣質素檢定計劃。並為辦公室和公眾場所訂立良好的室內空氣質素標準。業主可聘請私人顧問評估樓宇內的空氣質素,假如符合標準,便可獲發證書。位於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環保署室內空氣質素資訊中心是首個透過本計劃獲取「卓越級」證書的處所。

此外,環保署亦致力提高巴士、地鐵及火車車廂內的空氣質素。並於2003年發出指引制訂空調巴士、地鐵及火車車廂與車站的空氣質素標準。

( 左 圖 ) 有 關 室 內 空 氣 質 素 的 刊 物 及 小 冊 子 。 
( 右 圖 ) 「 卓 越 級 」 室 內 空 氣 質 素 證 書 樣 本 。
 
(左圖)有關室內空氣質素的刊物及小冊子。
(右圖)「卓越級」室內空氣質素證書樣本。
 
 
  保護臭氧層

環保署繼續致力保護臭氧層,並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及實施這類物質的進出口發牌制度。本港在2003年的消耗臭氧層物質使用量已下降至145公噸,約為基線水平的2.6%。從2004年1月起,含氯氟烴的進口配額將再削減35%,以配合《蒙特利爾議定書》所訂的淘汰時間表。

與此同時,環保署亦致力減少本港燻蒸消毒公司在貨物裝運前進行燻蒸消毒程序所排放的甲基溴。甲基溴是嚴重消耗臭氧層的化學物質,但現時在裝貨前的燻蒸消毒程序中所使用的甲基溴並未列入《蒙特利爾議定書》的管制名單內。環保署在2003年年中,要求本港一家以燻蒸消毒處理原木條再出口的公司,在進行一宗原木燻蒸消毒的工序中加裝活性碳過濾系統,以盡量回收耗廢的甲基溴,防止過量的消耗臭氧層物質在該消毒程序中排進大氣。

 

 

使命
藉着參與規劃工作和執行《空氣污染管制條例》及《保護臭氧層條例》,達致及維持理想的空氣質素,以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福祉。
 

 

 

二零零三年發展里程
與廣東省環保局聯合批核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
與廣東省聯合草擬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單,並在珠江三角洲籌設16個空氣質素監測站。
推出自願性的辦公室及公共場所室內空氣質素檢定計劃。
制定兩套空氣質素專業守則,為管理空調巴士及鐵路設施的空氣質素訂出指引。
實施規例,規定所有在歐盟標準生效前登記的4公噸或以下柴油車輛加裝微粒消減裝置。
就2004年1月起削減含氯氟烴進口配額的計劃,完成了評估及籌備的工作。
與其他政府部門協調就《保護臭氣層條例》所訂明的管制物質的轉運實施統一進出口發牌制度。
 

 

 

前瞻

在珠江三角洲設立區域空氣質素監測網絡,並投入服務。
建議實施規例,規定油站安裝汽體回收系統,以管制汽車加油時所產生的汽油汽體。
就油漆、印刷油墨及多種消費品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標籤計劃諮詢業界和公眾。
 

 

 

 

返回頁首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