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的選擇過程在三個層次中進行:(i)為深港西部通道選擇著陸點,(ii)由十號幹線的著陸點選擇概略走廊,(iii)詳細考慮較可取的路線。對(i)和(ii)的評估已交由規劃署進行跨境通道第二期可行性的研究。
三個可行的著陸點,包括:
i) 白泥著陸點(南線);
ii) 上白泥著陸點(中線);
iii)
鰲磡石著陸點(北線)。
這三個著陸點的全面方案評估研究表明:南線(白泥)和中線(上白泥)方案無論在環境¡B成本以及工程進度等方面都取得很低的分數,而中線方案比南線方案取得更低分數,是由於它對上白泥岬角造成嚴重生態影響以及較高的隧道施工成本。反觀北線方案,因其著陸點是在鰲墈石,可通過地面由廈村到達藍地。考慮到以上的三個因素後,北線方案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在后海灣幹線的環評研究前,已進行了一次附加研究,為鰲磡石著陸點考慮採用隧道線路的方案。該研究包括三個備選方案的評估:
方案1北線(地面架橋方案):在廈村建造邊境設施的地面架橋路線。
方案2隧道方案:隧道路線連接於北面鰲磡石海岸線建造的邊境設施。
方案3洞穴方案:在青山以洞穴形式建造邊境設施並連接隧道路線。
根據先前進行的方案評估結果顯示,方案1北線(地面架橋方案)不會分散沿后海灣海岸線的主要生態區域,其路線和邊境設施引起的棲息地損失只局限在山腳、村莊和農地,這些地方已受到滋擾和分散,而且只具有有限的生態重要性。因此,影響是只很輕微的。敏感性測試亦顯示:工程成本和工程進度因素將嚴重地阻礙隧道方案,特別是洞穴方案,這兩個方案還會侵佔青山操砲區從而增加限制。這些因素對洞穴方案的得分造成嚴重影響,足以抵消其在環境方面的優越性。考慮到所有因素後,方案1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因此,本研究採用該方案作為基礎。
在方案1北線(地面架橋方案)的研究範圍內,本項目已考慮到不同的路線方案。圖1.2確定在選擇后海灣幹線時的主要限制和考慮,包括地形限制、主要道路和路軌、生態敏感區、重要的文化古跡、現有的墓地和墳地、未來發展和運輸連接和工程要求等。在路線選擇和工程設計時,本研究已避免觸及上述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設計概略走廊中的擬建路線,已考慮到以下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