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將軍澳是香港第七個新市鎮,自一九八三年獲批准發展為新市鎮至今,將軍澳一直都以高速發展,現時約有人口三十三萬。根據現時的將軍澳分區計劃大綱圖(圖則編號S/TKO/15),規劃人口約為四十八萬。
1.1.2
在過去數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已為將軍澳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多項研究,以確定進一步發展的範圍、人口數量和對外道路連接等。然而,自從進行這些研究後,許多規劃參數已經變更,例如人口目標的轉變及相應的填海需求,連接路的實施時間和規模,以及取消以前在131區域提議的港口設施。有鑑於這些變化,當局對將軍澳的整體規劃進行了檢討,務求此區的規劃能與時並進,並符合新界東南發展策略建議的發展方向。
1.1.3
茂盛(亞洲)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新界東拓展處委託,為將軍澳進一步發展(以下簡稱“本工程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其中的環境研究由茂盛環境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負責進行。本工程項目的擬議發展計劃均展示於圖1.1,其中包括位於下列的新發展項目:
§
市中心南部;
§
百勝角;
§
調景嶺餘下地區;
§
西岸公路;
§
跨灣連接路。
1.2.1
這項研究的第一階段,詳細評估了本工程項目中,有關西岸公路和跨灣連接路的不同路線和結構方案,以及市中心南部和百勝角的不同土地用途方案,務求在規劃和工程上,都能夠擬訂出可以互相配合的最佳方案。
1.2.2
這次研究開始時,於2002年9/10月期間進行了首次公眾諮詢,收集公眾對將軍澳進一步發展的意見,並於初步發展方案中加以考慮。這些初步發展方案通過價值管理的改進後,訂定了四個不同的發展主題。
1.2.3
研究中對這四個發展主題,以多項效能準則加以評審,並從環境、規劃和技術角度作出評估。然後於2003年5月進行第二次廣泛諮詢,藉以蒐集公眾意見,並據此選取最可取的發展主題。
1.2.4
根據最可取的發展主題,擬訂了一份概念圖則,當中闡述了將軍澳各個未來發展地區的整體土地用途綱領,包括市中心南部、百勝角和調景嶺其餘剩地區。在最可取發展主題中所涉及的跨灣連接路方案,是一條橫跨將軍澳海灣的橋樑,把海灣西面的西岸公路和位於東面第86區以南的環保大道連接起來。橋樑方案亦被納入概念圖則內。
1.2.5
在評估不同發展主題時,亦對西岸公路的隧道路線和沿岸路線進行了詳細評估和諮詢。最後選定隧道路線作為西岸公路的最可取方案,並納入概念圖則中。然後於2004年1/2月期間,以概念圖則進行第三輪公眾諮詢。最後根據這份圖則擬訂更詳細的發展藍圖,闡述土地用途和基礎設施的分布架構,以便進行各種影響評估(包括環境影響評估),從而證實它們的可行性。
1.3.1
本工程項目的最可取發展方案已經考慮降低市中心南部和調景嶺剩餘地區的住宅密度。按照將軍澳進一步發展的最可取的發展方案,最終人口會從現時分區計劃大綱圖所規劃的四十八萬減少至約四十五萬人。最可取方案亦考慮用已復修後的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作休憩和康樂用途,以及興建大型公園和海濱漫步廊,藉此提供多種休憩用地;此外,亦考慮刪除已規劃於市中心南部興建的海濱道路,以便形成一個行人專用區,讓居民和遊人能夠輕易到達海濱地區。只要有良好的都市規劃設計,再配合一個別具吸引力的海濱地區,便可以在市中心南部地區締造一個更佳生活環境,供將軍澳居民享用。東面水道和將軍澳海灣會被用作水上康樂活動的場地。此外,亦會在調景嶺設置有園景美化的休憩設施,藉以紓緩四周高密度環境所造成的視覺影響。
1.3.2
根據最可取的發展方案,會在將軍澳海灣西部海岸建成一塊面積約為12.3公頃的狹長土地,以便容納隧道收費廣場、隧道運作和管理設施,以及一個道路交匯處,用作連接西岸公路、跨灣連接路大橋和北面通往將軍澳市中心的P2道路。填海範圍已經按照政府要求和公眾期望而減至最小。本工程項目不會在維多利亞港內填海,亦無需為市中心南部和百勝角的新發展項目進行填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