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編號:CE 52/2007 (HY)

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勘查研究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行政摘要

 

 

目錄表

 

                                                                                                                                                             

1.        前言... 1

2.        走線資料... 1

3.        走線選擇與優化... 1

4.        同期項目... 2

5.        環境影響評估... 3

6.        環評主要結果... 3

7.        累積影響... 8

8.        環境監測與審核... 9

9.        總結... 10

 

 

圖表

圖表1      屯門至赤角連接路總平面圖



1.         前言

 

1.1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路政署於2008519日委託AECOM Asia Company Ltd (前茂盛(亞洲)工程顧問公司),就擬建屯門至赤角連接路(項目)進行勘查研究(協議編號:CE 52/2007 (HY))

 

1.2       根據運輸署進行的新界西北交通及運輸基建檢討,由於香港的跨境交通日趨繁忙,以及北大嶼山多項發展項目實施,例如機場發展工程、大嶼山物流園及港珠澳大橋,屆時屯門公路、汀九橋、青嶼幹線、北大嶼山公路會在2016年後將不勝負荷。為解決屆時的交通需要,建議興建兩條新路段,包括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及屯門西繞道,以連接新界西北和北大嶼山。

 

1.3       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若與屯門西繞道接合,將為新界西北和北大嶼山提供一條直接幹線,由北至南途徑港深西部公路、新界西北港口後勤區 、屯門內河貨運碼頭、屯門第38 區環保園、機場、擬建的大嶼山物流園、港珠澳大橋及其他北大嶼山發展項目,來往北面的港深西部公路及新界西北和南面的北大嶼山的行車時間會顯著縮短。

 

2.         走線資料

 

2.1       根據早前的可行性研究,建議屯門至赤角連接路的走線,包括一個在大磨刀上興建的收費廣場,而這條走線成為了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概要(ESB 175/2007) 的基礎。其後,當局根據港珠澳大橋及香港口岸的建議方案,決定把屯門至赤角連接路的南面填海區與香港口岸接合,這項安排更能為這兩項目提高成本效益。 

 

2.2       圖1顯示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的選取走線,當中包括以下部份:

§         在屯門內河貨運碼頭附近進行填海工程,興建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北面隧道口;

§         收費廣場、由收費廣場至北面隧道口興建一條長0.5公里的高架道路和相關的連接路連接屯門南的龍門路及龍富路;

§         興建一條長5公里的海底隧道,橫過龍鼓水道,並連接屯門和在機場東北面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及香港口岸填海區;

§         在機場東北面進行填海連接香港口岸,以興建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南面隧道口;及

§         在南面填海區/香港口岸興建一條跨海橋樑,連接在大濠的北大嶼山公路及相關的連接路連接香港口岸。

3.         走線選擇與優化

 

3.1       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主要興建在西北水域,這段水域已經受其他大型發展工程的影響。擬建的走線只會佔用已發展的土地,例如屯門內河貨運碼頭旁邊的望后石、其他工商業用地、在大蠔灣旁的一段北大嶼山公路等。總體而言,擬建的走線跟住宅區相隔一段相當的距離。 

 

3.2       就生態而言,工程將不會對一些具有生態價值的生境,尤其是大蠔,帶來直接影響。海洋生態方面,工程主要在水中興建,這一帶水域除了是中華白海豚及漁業資源的生境,還生長了其他重要的物種如:珊瑚、 馬蹄蟹、紅樹林、海草等。這一帶水域其實已受到其他發展項目的影響,亦沒有發現大量不同種類的底棲生物。    

 

3.3       在可行的情況下走線的選擇和設計以保護環境為首要目標。研究結果已就保護環境及符合工程和運作的限制和要求下,詳細地評估各條擬建走線後,選出最優化的設計。

 

3.4       選出的走線,以盡量減低對環境的影響為本,並具備以下特點:

 

§         合拼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南面與香港口岸的填海區,減少填海及生境消失的面積;

§         合拼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南面與香港口岸填海區,避開了大磨刀潮間帶和潮下帶的珊瑚和馬蹄蟹生境;

§         由於不能採用隧道鑽挖機,在南面填海區至北大嶼山一段,以高架道路取代沉管隧道連接,盡量減低對海床的破壞和造成消失;

§         以隧道掘進機取代沉管隧道方法,避免大規模挖泥工程,減少對海床和底棲生物群落的影響;

§         以高架道路連接南面與香港口岸填海區及北大嶼山公路,盡量減低對海床的破壞和造成消失;

§         利用不需挖泥的填海技術,盡量避免挖掘和移除沉積物,把對水質和生態影響減至最低;

§         把收費廣場填海區移至屯門46區,減少南面填海面積;

§         在陸地工程方面,盡量運用已發展土地,避免破壞陸地自然生境;

§         工地辦公室和物料存放區將設在現有的工地,或已發展的土地上;

§         選用最優化的隧道水平高度和剖面,減少建築廢料的產生;

§         盡量增大削土斜坡的角度,減少建築廢料的產生及把工程範圍減至最少;

§         以鑽孔樁興建跨海橋樑,避免使用撞擊打樁方法,減低對中華白海豚所造成的噪音影響和傷害;

§         禁止運沙躉船 以“彩虹”式噴沙填海;及

§         提早建造海堤(最少前置200)圍繞挖泥和填海工序,以盡量減低懸浮物飄散。

4.         同期項目

 

4.1       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南面的填海區與香港口岸填海區成一體,兩者在東面邊緣交接。兩項填海工程在先後次序上互相配合,暫定於2015年完成第一期工程。而香港接線亦將於2015年通車,配合香港口岸同時啟用。此建造方案因利用不挖泥填海技術並需要大規模的超載預壓工序,對水質影響較低,並可迎合香港口岸填海區重要的工程完成日期目標。需注意另一替代建造工序以一系列的臨時海堤(包括兩項填海工程之間的一座)及按個別有緊迫施工期需要的區域採取挖泥填海技術,可於2014年完成第一期工程。此2014年完工之工序可為工程項目預留餘裕以應付工程延缓。就潛在環境影響而言,兩建造工序將有不同程度的施工期水質影響,故此環境影響評估同時模擬及評估了這兩建造工序的水質影響。因此須協調配合不同的建造工序,包括工地通道出入口、緩解措施佈局安排、聯合水質監測系統、建造工程資料等。

 

4.2       除了屯門至赤角連接路、香港口岸、香港接線三項工程將會同時進行,其他將會同時進行的工程項目也有可能對環境帶來累積影響(包括施工期及運作期),所以報告已考慮了所有同步工程,包括:

 

§         屯門西繞道;

§         大嶼山物流園及其可能擴建或其他相容的用途;

§         東涌東及東涌西進一步發展工程;

§         現有和擬建的東沙洲及磨刀洲以南的污泥卸置設施;

§         磨刀洲以北海泥卸置設施;

§         P1公路(東面部份);

§         葵青貨櫃港灣;及

§         深圳港銅鼓航道挖泥保養工程。

5.         環境影響評估

 

5.1        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是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表2A1部份,為一“指定項目”,施工前需要先取得環境許可證。作為勘查研究的一部份,此環境影響評估包括要評估工程施工期和運作期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

 

5.2        施工期的環境影響評估包括:空氣質素、噪音、水質、建築廢料及土地污染、生態與漁業資源、文化遺產、景觀與視覺及堆填區氣體風險。運作期的環境影響評估包括空氣質素、噪音、水質、生態資源與漁業、景觀與視覺、堆填區氣體風險及文化遺產。

 

6.         環評主要結果

 

6.1        此環境影響評估已就十一項不同環境範疇下評估了本項目所帶來的影響。如需要,亦已建議採取必需的緩解措施以減低影響,此十一項環境範疇包括:

 

§         空氣質素;

§         噪音;

§         水質;

§         海洋生態;

§         漁業資源;

§         陸地生態;

§         廢料管理;

§         土地污染;

§         景觀與視覺;

§         文化遺產;及

§         堆填區氣體風險。

6.2        評估結果和緩解措施總結如下:

 

空氣質素

 

6.3        實施適當的措施來減低施工期的塵埃影響,包括定期在無遮蔽的填海區、運輸道路及土堆存區上灑水。在望后石一些非住宅空氣污染敏感受體可能會錄得全年塵埃超標的情況。但由於源自建造工程的塵埃有限,超標的原因主要來自背景水平。

 

6.4        本環評已對運作期的空氣素質進行了周詳的模擬,以PATH模型計算2031年本港背景空氣質素水平,考慮了主要污染源,包括:發電廠、機場、航運、工廠煙囪、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等排放。   

 

6.5        本報告把陸路交通排放的模擬結果,包括露天道路、隧道口、通風口、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及其他同步進行項目的停車排放,及背景空氣質素合併計算,結果顯示空氣質素的累積影響符合空氣質素指標對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懸浮粒子的水平,故此不需實施緩解措施。

 

噪音

 

6.6        由於走線的北端並沒有噪音敏感受體,噪音評估著重於北大嶼山大蠔灣的工程。

 

6.7        根據擬建工程地點和大蠔灣白芒村噪音敏感受體之間的距離,建築噪音預期並不超標,因此不需實施緩解措施。

 

6.8        運作期交通噪音模擬結果顯示,噪音源主要來自現有的道路,在沒有實施任何緩解措施的情況下,屯門至赤角連接路所引致的噪音並不顯著及不超過1個分貝(A)

 

水質

 

6.9        由於屯門至赤角連接路、香港口岸和香港接線將會同步興建,這些工程完成後的填海區和連接道路會影響當地和大範圍的朝夕漲退模式,可能對水質和海洋生態造成不良影響。就海洋環境而言,填海和相關的海事工程會導致沉積物漂浮和流失。

 

6.10    個別的海洋環境影響評估將不能確實反映這些項目在同步施工時帶來的累積影響。因此,水質評估同步計算這三個項目在施工期和運作期對潮汐水力及水質素的影響。

 

6.11    在研究範圍內存有很多重要的水質敏感受體,這些受體包括生態和有保育價值的區域、商業捕魚區、人類直接接觸水域如海灘、及一些提供家用、商用、工業用海水的抽水點。研究範圍也是經常發現中華白海豚的水域。其他具生態保育特點的地方也包括大蠔、機場水道、沙螺灣、及頭的紅樹林和海草。 

 

6.12    屯門是遠洋捕魚業的基地,而西北水域是重要的魚蝦類繁殖地和商業捕魚區。因此,必需保護及防止水質免受施工期和運作期可能引致的污染,從而影響生態。

 

6.13    在運作期間,填海區可能會影響大範圍的水流和水質。但三維水質模擬結果顯示,這些工程將不會顯著地改變水流,只會輕微地提高或降低水質參數的水平。預計所有參數將符合水質標準,不會造成顯著的影響。

 

6.14    雖然如此,在施工期的主要水質影響將源自開挖海床。由於這三項工程涉及的填海工程,需要大量挖泥和填土,將會導致沉積物和回填料的流失和漂浮。爲了把這影響降到最低,本報告建議了多項綜合施工措施,除載於上述第3部份外,還有:

 

§         在金屬管範圍內,以鑽孔樁建造跨海高架橋,有助控制沉積物於頂部移除時的流失及漂散;

§         控制公眾填料含泥量須符合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一般規格(25%),作為填海區於+2.5mPD水平以下的填充料;及

§         雖然會受到控制,公眾填料中的粉土含量一般仍然會高於填沙及填石,可能對水質帶來較嚴重的影響。因此,在+2.5mPD水平以下的填海工程,公眾填料的使用會加以限制,以減少於填海時所產生的懸泥。

6.15    這環評設定了201120122013為施工期的最差水質評估年份。另亦就一個可進一步減少潛在水質影響的工序進行了模及評估。

 

6.16    由於大部份工程將會在東涌內灣進行,水質模擬結果表明沉積物將會停留工地範圍內,而不會顯著漂流到其他水域。工地範圍的沉積量也是最高。雖然如此,由於在某些水質敏感受體的最高懸浮物量可能會超出水質指標,本報告建議需要採取相應的緩解措施。

 

6.17    除以上綜合措施,海事工程的緩解措施包括: 

 

§         良好的挖泥方

§         在所有抓斗式挖泥機外圍加設籠式防沙幕;

§         環評報告中建議加設在所有工程周圍的單層防沙幕;

§         在機場東北抽水位置加設防沙幕;

§         香港口岸D區海堤的其中一面將會在其他工程開展前先建造;

§         香港口岸北面建造板樁牆,讓第2期工程施工時運用防沙幕;及

§         在施工期全面維修保養防沙幕

 

6.18    雖然實施以上措施,機場東北面的人工漁礁仍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本報告建議以相等面積的方式鋪設另一人工漁礁作為補償,以雙倍面積的人工漁礁作為增強措施。

 

6.19    陸上工程排出的建築泥水,將會以各種良好施工方法控制,因此預不會造成顯著影響。

 

6.20    以上建議的措施, 預計能夠在施工期和運作期將對水質的影響控制至可接納水平,因此不會帶來剩餘的水質影響。

 

陸地生態

 

6.21    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工程範圍位於北大嶼山和屯門望后石,而該地區本來已經發展,因此預計工程運作期間不會對陸地生態造成影響。

 

6.22    但在施工期,研究範圍內的重要生態資源可能會受到影響。然而,由於工程將選址在已發展區域,這可盡量避免並減低對重要陸地生境的影響。在屯門,擬建工程的陸上接點和收費廣場將位於原來的商業和工業用地,工程只會影響少許自然生境的邊緣。在北大嶼山方面,雖然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將佔用大蠔灣生態敏感受體附近地區,走線卻距離頭海灘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約4.2公里,距離大蠔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約 600米,因此不會直接影響這些地區。事實上,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主要將會連接在填海區及已受干擾地域上的北大嶼山公路。

 

6.23    雖然如此,如不採取適當的緩解及增強措施,本工程仍可能會對某些生境和物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

 

§         10公頃位於屯門46區的種植樹林和高灌木林將會消失;

§         在屯門的高灌木叢的豬籠草群落將會受到影響;及

§         斜坡工程將會影響北大嶼山溪流。

6.24    有見及此,本報告建議下列緩解及增強措施:

 

§         利用景觀的建議,復修遭受干擾的地區;

§         新公路的削土斜坡必需以GEO(2000) 內環境敏感生物工程措施興建,例如在山坡採用“台階”設計幫助植物生長;

§         在工程項目範圍內種植約33公頃樹木;

§         設置工地圍板確保豬籠草不遭受干擾;及

§         在旱季才進行北大嶼山溪流附近的工程。

6.25    實施良好施工措施,以進一步減低影響,包括:

 

§         避免破壞或干擾四周其餘的自然生境;

§         在已干擾地區內的指定地方放置工程器材;

§         必須時常適當地遮蓋土堆;

§         施工活動只可在工地範圍內進行;及

§         在完成工後立即復原受干擾的土地。

6.26    整體而言,這些緩解措施預期能夠全面緩和對陸上生態的影響。

 

海洋生態與漁業

 

6.27    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主要以海事工程為主,包括填海、興建隧道和跨海橋樑,對海洋生態敏感受體漁業資源和捕魚作業可能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生境消失的影響。

 

6.28    香港西北水域為多種重要海洋生物提供生境,包括:

 

§         中華白海豚 ;

§         海洋底棲生物;

§         潮間帶動植物,例如:海草、紅樹林、馬蹄蟹;

§         珊瑚;

§         在機場東北面進口航道限制區和沙洲的人工漁礁;

§         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

§         散頭和大蠔灣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         馬灣魚類養殖區;及

§         蝦類繁殖地和哺育場

6.29    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所選出的方案將避免或盡量減低工程對海洋生態漁業資源的影響,包括:

 

§         遠離大磨刀潮間帶和潮下帶的珊瑚和馬蹄蟹生境;

§         減低對大磨刀重要海豚生境的影響;

§         避免大規模挖泥工程,棄用沉管隧道,改用隧道掘進機方法,減低對海床、底棲生物群落和漁業的影響;

§         合拼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和香港口岸填海區,將填海面積盡量縮小,減低生境和漁場消失;及

§         運用不需挖泥的填海技術,盡量避免挖掘沉積物。

6.30    此外,根據水質模擬結果,除人工漁礁外,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在施工期和運作期將不會造成由於懸浮物漂浮和水流改變所而帶來的影響其他顯著的影響包括:

 

§         施工期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包括:

-             阻礙海豚活動路線;

-             挖泥及填海所造成的聽覺干擾;

-             鑽孔樁及板樁所造成的聽覺干擾;及

-             船舶交通所造成的干擾、傷害、甚至導致海豚死亡。

§         運作期間因生境消失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

6.31    關於漁業資源及捕魚作業,雖然項目的填海工程將會造成漁場損失,包括在項目的範圍的永久損失及臨時工地的暫時性影響,但由於只涉及少量的捕魚區,而且受影響區域的產量不高,故影響不顯著。

 

6.32    本報告建議採取以下緩解及監測措施:

 

§         在施工前後和期間進行海豚監察;

§         利用吸音技術減低由挖泥和填海傳播的噪音;

§         5月及6月的海豚繁殖高峰期將不會進行鑽孔樁之套管安裝工程;

§         在挖泥、填海、打樁工程進行時設定250米的海豚界線區;

§         與香港口岸聯合鋪設同等面積的人工漁礁;及

§         興建後的南北接點填海區的海堤可再造海洋生境。

6.33    實施上述緩解及監測措施將足以緩和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在施工期和運作期可能對生態造成的影響。預期將沒有剩餘影響。在實施保護水質敏感受體的緩解措施時,也會同時減低對漁業資源的影響,因此,預料工程不會對漁業帶來不良的影響。

 

6.34    除上述的影響外,本項目將導致在望后石的的珊瑚生境損失。由於該地點的整體生態值偏低及新造海堤將提供地方供珊瑚再殖,故有關生境損失的影響並不會嚴重。但作為額外的預防及增強措施,報告建議盡可能 遷移在望后石的珊瑚群,詳細安排則有待工程前期珊瑚勘察及與相關部門商議。

 

6.35    此外,報告亦建議額外鋪設相等於受影響面積兩倍的人工漁礁,作為對漁業及生態資源的増強措施。

 

廢料與土地污染

 

6.36    工程不會受土地污染的影響。

 

6.37    廢料管理方面,將採取各種措施以控制廢料分類、儲存、處置、運輸和棄置。

 

6.38    最大量的廢料將會來自挖掘的海泥。環評報告結果顯示沉積物整體是沒有受污染,只有小部份重金屬含量超標。報告建議運送部份沒有受污染的海泥往中國大陸棄置,剩餘的則棄置在香港海泥卸置坑。

 

6.39    挖掘和工地建設過程產生的建築和拆卸廢料會盡量在工地重用。其他的廢料量相對較少。所有在施工期和運作期廢料的其種類和數量已分類和估算,並已找到合適的場地棄置。此外,本報告已制訂措施,確保安全地處理化學廢料和污水排放。

 

6.40    如實施以上可行措施,預期將不會帶來負面的剩餘影響。

 

景觀與視覺

 

6.41    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和相關工程原則上符合經修訂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和分區計劃大網圖建議。然而,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及同進行的屯門西繞道、香港口岸、香港接線及各項工程規模龐大,難免會造成一些潛在的景觀和視覺影響。

 

6.42    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工程會令望后石附近的海域永久流失16.5公頃水體,而在香港口岸東面的填海及高架道路會分別會流失19.1公頃水體和0.2公頃水體。另外、還有因香港口岸而流失的138公頃水體、因香港接線的27公頃水體、因計劃興建的大嶼山物流園的72公頃水體、因計劃興建的大嶼山物流園伸延的40公頃水體、以及因東涌東西部進一步發展的160公頃水體。這些景觀影響只能透過把建築面積和建築期縮到最小而輕微緩和。因此,望后石(LR01)及大蠔灣附近的海域和其海岸線(LR08)整體上的剩餘影響將會是中等的。

 

6.43    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的走線將會佔據了現時的臨時高球港(LR03),興建收費廣場。就景觀而言,在施工期和運作期, LR03受到的影響是中等的。

 

6.44    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的收費廣場、相關的斜坡工程和護土牆,會使望后石附近的高灌木林和已受干擾的山坡再植林(LR04)的很多樹木消失。就景觀而言,配合緩解措施,包括在樹林和灌木林復修種植及山坡屏障種植,LR04受到的影響是中等的。

 

6.45    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天然危險山坡改善工程會影響北大嶼郊野公園(擴建部分)的邊緣的一小面積,對大蠔和白芒的植被(LR11)剩餘影響將會是輕微。

 

6.46    樹木調查報告顯示,在研究範圍內約有5,400棵樹,當中約有4,040會受到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工程影響。在受影響的樹木中,預會移植約100棵,砍伐約3,460棵,移除約480棵已死或雜樹(Leucaena leucocephala)。工程範圍內的樹木屬普通品種,沒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列出的冠軍樹、已登記的古樹或具有價值的樹,但當中有一棵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這種樹受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第586條保護,預會受工程影響需要移植。而本工程項目將會種植約6,300棵新樹,以保償砍伐的樹,進一步花卉樹林種植工程預算會加以綠化環境。整體來說,配合緩解措施,工程對樹木帶來的整體剩餘影響將會是可接受的。

 

6.47    配合緩解措施,包括在樹林和灌木林復修種植及山坡屏障種植 ,小冷水高地及山坡景觀(LCA01)仍然會因失去樹木,景觀特色受到改變,而在施工期和運作期,受到中等的影響。

 

6.48    配合緩解措施,包括建築結構的美學設計、把建築面積縮到最小,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南面及北面的填海和香港口岸工程,仍然會使望后石附近近海岸的水體景觀(LCA04)和大蠔近海岸的水體景觀(LCA09)受到中等景觀影響。

 

6.49    汲水門和馬灣海峽至龍鼓水道一段是大嶼山的獨特公眾資產和天然美景,為北大嶼山至屯門南岸一段提供開陽的海景。預計屯門至赤角連接路,特別是連接香港口岸及在大壕北大嶼山公路的海上橋樑、香港接線、及香港口岸三項工程將會局部阻礙景觀,使這片開陽的海景永久失去,即使對建築物等作高度及體積限制及外觀美化,對累積視覺影響也祇可作少量缓和。

 

6.50    因此,難免對以下屋苑的居民帶來中等的剩餘影響:蝴蝶、兆山苑、湖景、美樂花園、啟豐園、海翠花園、邁亞美海灣、慧豐園、兆禧苑、悅湖山莊(R1)、海堤灣畔、藍天海岸、映灣園,也包括綜合發展區的住宅區(R4)、計劃興建的主題公園/主要娛樂區(OU10)、計劃興建的大嶼山物流園 (OU11)、可能計劃興建的大嶼山物流園伸延 (OU12)及計劃興建的東涌住宅 (R8) 等。至於對未來東涌東面發展區的居民(R6)而言,由於處高視覺敏感度及靠近影響源頭,故剩餘影響仍為中等。

 

6.51    整體上,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工程若配合緩解措施,包括對橋樑作外觀美化,在施工期和運作期對景觀和視覺的影響將是可以接受的。

 

文化遺產

 

6.52    在研究範圍中並無發現海洋考古資源,因此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工程預期將不會造成對海洋文物的影響,也不需要緩解措施。陸上考古方面,根據地質圖只發現兩處有考古潛力的地點,而且其文物已經受損或破壞。因此,本報告不建議作進一步的考古調查。

 

6.53    擬建的收費廣場範圍內有一座袓墳。然而,收費廣場的設計將原址保存該袓墳,而且會預留至少1.0米距離、在施工期也保持至少0.7米距離。龍門路旁連接至袓墳的小徑在施工期將會保留,之後將會重置。運作期將不需實施緩解措施。

 

堆填區氣體風險

 

6.54    收費廣場位於已關閉的望后石堆填區的250米諮詢區域內,因此需要進行堆填區氣體風險評估以評估堆填氣體對工程計劃在施工期和運作期的潛在風險

 

6.55    以“源頭-途徑-目標”模式的定性堆填氣體風險評估結果顯示,堆填氣體在施工期和運作,整體風險為中等。

 

6.56    只要實施本報告建議適當的保護措施,例如適當的通風系統、保護膜、樓宇結構下預留有充足通風的空間、適當監測等,工地的工人和職員及使用者的安全將會得到保障,預期將不會帶來負面影響。

 

7.         累積影響

 

7.1        如上述第4部份說明,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將與其他項目在施工期和運作期同步進行,因此預期將會造成潛在的累積影響,主要包括:空氣質素、水質海洋生態和漁業。

 

7.2        空氣質素方面,綜合在珠三角及廣泛地區的累積空氣污染來源及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附近交通排放,包括公路、隧道、通風大樓、香港口岸,預計這些污染源對空氣敏感受體將不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響。

 

7.3        水質方面,除了同步進行屯門至赤角連接路、香港口岸及香港接線的水質模擬,還包括其他在施工期和運作期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同步項目。模擬結果顯示,除了在項目施工區西北面及東面的一小範圍形成同步的懸浮物漂浮,這些工程將不會造成顯著的同步影響。

 

7.4        海洋生態和漁業的主要累積影響是生境和漁場消失。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工程會引致47公頃的海豚、珊瑚、底棲生物生境漁場永久消失。再考慮到其他同步進行的工程項目,消失量將會顯著增加,但不會對研究範圍內海洋生態 ( 中華白海豚外 ) 漁業帶來明顯的累積影響。雖然如此,因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工程的影響範圍有限,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少而不顯著。

 

7.5        但是,為評估各工程項目的累積影響補償失去的中華白海豚及漁業生境,政府已承諾會根據海岸公園條例的法定程序,在大小磨刀設定一海岸公園,增加對中華白海豚的生境存護。增設海岸公園的法定程序將於這些工程項目完結後進行。在此前會先進行設立該海岸公園的研究,以確定這個擬建項目的詳細資料。政府對有關海岸公園的承諾及依照海岸公園條例和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所作的規範和管理,將有助保護中華白海豚及成為緩解因這些項目而失去的中華白海豚生境的有效措施。這些承諾的措施能使對中華白海豚生境所造成的剩餘影響(及累積影響)達至可接受程度。在漁業方面,透過設立新的海岸公園及實施相關的管理措施,可以更妥善地管理研究範圍內的漁業資源 , 同時配合其他的生態緩解措施更能提升漁業的可持續性。

 

8.         環境監測與審核

 

8.1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在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運作階段,均需要執行環境監測與審核手冊內的程序。在設計階段,環境監測工作是反覆地審核個別設計元素以擬訂規範。本報告建議以下規範:

 

§         鑽孔樁監測;

§         施工前後和期間的海豚監察;

§         挖泥、填海、及打板樁時設定的250米海豚界線區;

§         挖泥和填海時的消音裝置;

§         船隻控制;

§         鋪設人工漁礁;

§         保護豬籠草;

§         移植珊瑚;

§         優化收費廣場的設計,以保存G1祖墳;及

§         景觀設計

8.2        在施工期和運作期,環境監測及審核計劃將分為環境監測及實地巡查和監督的審核。施工期環境監測包括塵埃、噪音、生態及水質,以確保所有建議的緩解措施能有效地實施。這些參數也會在實地巡查時進行審核。

 

8.3        在施工期也會進行實地監督以確保妥善處理、儲存、運輸和棄置廢料。也審核有否實施建議的設計元素和緩解措施,避免對生態、景觀和視覺、及文化遺產造成影響。並且定期檢查工地,確保各項緩解措施帶來成效。生態、景觀及視覺的環境監測工作將會延伸至運作期,確保種植和移植工作有成效。

 

8.4        此外,工程項目倡議人將設立環境監察辦事處(ENPO),監督北大嶼山各同步工程項目的累積影響。

 

9.         總結

 

9.1        擬建的道路設計經優化後,把潛在的環境影響程度和範圍減至最低,尤其是生境消失和海床干擾方面。因此,建議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方案是最合適的選擇,符合基本工程和其他限制。

 

9.2        實施新道路走線的工程雖然會帶來一些潛在環境影響,本報告建議的緩解措施可把這些影響減低至可接受水平。環境監測和審核守冊也詳細列明環境管理制度。

 

9.3        實施了上述各項緩解措施後,預期擬建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將不會對日後的環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