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司司长视察垃圾湾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於七月二十八日下午在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高永文丶署理环境局局长陆恭蕙丶环境保护署(环保署)署长王倩仪及食物环境衞生署(食环署)署长刘利群的陪同下,视察在石澳垃圾湾进行的清洁行动,并听取部门汇报有关海岸清洁的工作。

海岸清洁跨部门工作小组就本港海上垃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发现有些沿岸地点因受风向和水流的影响,特别容易积累垃圾。工作小组列出在现有清洁安排外,额外需加强处理的27地点。而石澳垃圾湾亦在名单之内。为恢复该处整洁,食环署和海事处展开联合行动,清理该岸湾上积聚多时的大部分垃圾,日後食环署亦会定期清洁垃圾湾。

新闻稿

清洁行动的进展情况

2015年4月29日 (清洁前)
2015年4月29日
(清洁前)
2015年6月24日
2015年6月24日
2015年7月7日
2015年7月7日
2015年7月24日
2015年7月24日
2015年9月15日(清洁後)
2015年9月15日
(清洁後)

清洁垃圾湾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需面对技术丶天气以及安全等各方面的限制。清洁行动历时近三个月(2015年5月至8月) ,包括在5月中食环署联同海事处就拟好的清洁方法进行的试验。整项行动共收集了约8,860袋的垃圾及一些木材。当中,食环署承办商先用垃圾袋包妥海滩上的垃圾,之後海事处承办商巡海路把已袋好的垃圾和木材运到鸭脷洲海上垃圾收集站,再卸至抓斗货车以送往堆填区弃置。

清洁行动的过程
垃圾湾是石澳南端一个朝向东面的海湾,毗邻鹤咀海岸保护区。四周并无屏障,湾边全是悬崖峭壁,石滩亦无陆路可达。
垃圾湾是石澳南端一个朝向东面的海湾,毗邻鹤咀海岸保护区。四周并无屏障,湾边全是悬崖峭壁,石滩亦无陆路可达。
垃圾湾的海滩布满形状不一的礁石或半礁石,船只在大浪下靠岸非常危险。
垃圾湾的海滩布满形状不一的礁石或半礁石,船只在大浪下靠岸非常危险。
海面常因下山风及上山风而出现湍流,以致波涛汹涌。
海面常因下山风及上山风而出现湍流,以致波涛汹涌。
在冬季,强劲的东风令海湾浪涛汹涌。海面只有在夏季丶潮退和日间较为平静,而船只在这些时段内才能安全靠岸。
在冬季,强劲的东风令海湾浪涛汹涌。海面只有在夏季丶潮退和日间较为平静,而船只在这些时段内才能安全靠岸。
在乾旱的冬季,垃圾湾主要吹清劲东风,因而较易有垃圾积聚。在雨季,垃圾湾也易因水流强劲和海有大浪而有垃圾积聚。
在乾旱的冬季,垃圾湾主要吹清劲东风,因而较易有垃圾积聚。在雨季,垃圾湾也易因水流强劲和海有大浪而有垃圾积聚。
盛行风和水流会把四方八面的陆上和海上垃圾带到垃圾湾并积聚於此。
盛行风和水流会把四方八面的陆上和海上垃圾带到垃圾湾并积聚於此。
清洁行动前的滩面布满垃圾,当中包括发泡胶物品丶胶桶丶胶瓶丶渔网丶绳缆丶浮标丶浮泡丶金属容器丶废弃轮胎等。
清洁行动前的滩面布满垃圾,当中包括发泡胶物品丶胶桶丶胶瓶丶渔网丶绳缆丶浮标丶浮泡丶金属容器丶废弃轮胎等。
工人大部份时间均以人手把垃圾包裹入袋,并且有时利用铲和耙松开交织的垃圾。木材丶弃置的鱼网和绳缆暂置一旁,有待另行处理。
工人大部份时间均以人手把垃圾包裹入袋,并且有时利用铲和耙松开交织的垃圾。木材丶弃置的鱼网和绳缆暂置一旁,有待另行处理。
利用挖土机移松开石间的废弃鱼网和绳缆,方便清理。
利用挖土机移松开石间的废弃鱼网和绳缆,方便清理。
工人用胶布和木方搭建临时帐蓬以抵挡烈日。
工人用胶布和木方搭建临时帐蓬以抵挡烈日。
雨天里,工人继续在临时帐蓬下工作。
雨天里,工人继续在临时帐蓬下工作。
废弃鱼网丶浮标和绳索等互相缠结成块。两名工人利用电锯把垃圾分割成小块以便放进袋里。
废弃鱼网丶浮标和绳索等互相缠结成块。两名工人利用电锯把垃圾分割成小块以便放进袋里。
包好的垃圾暂放於潮汐高位线上,待海面平静时由海事处承办商运走。
包好的垃圾暂放於潮汐高位线上,待海面平静时由海事处承办商运走。
一名工人把原本放在较内陆位置的一袋袋垃圾移到水边,准备搬上小艇。
一名工人把原本放在较内陆位置的一袋袋垃圾移到水边,准备搬上小艇。
工人们把包好的垃圾搬上小艇,准备运到泊在深水区的大船。
工人们把包好的垃圾搬上小艇,准备运到泊在深水区的大船。
数名工人合力把装满垃圾的小艇推离岸边。
数名工人合力把装满垃圾的小艇推离岸边。
工人利用吊机把木材由小艇运送到大船上。
工人利用吊机把木材由小艇运送到大船上。
包好的垃圾卸至大船上,等待运往鸭脷洲海上垃圾收集站。
包好的垃圾卸至大船上,等待运往鸭脷洲海上垃圾收集站。
大船上的垃圾被吊到鸭脷洲海上垃圾收集站的空地上,然後再卸至抓斗货车以送往堆填区弃置。
大船上的垃圾被吊到鸭脷洲海上垃圾收集站的空地上,然後再卸至抓斗货车以送往堆填区弃置。
清洁行动完成後,石滩回复原来面貌。
清洁行动完成後,石滩回复原来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