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保署自1986年成立以來,一直負責監測香港的泳灘水質,迄今已20年。多年來,我們先後實施多項重大措施,以促進和保障泳客的健康與安全。這些措施包括:
|
|||||||
|
|||||||
為改善泳灘水質,環保署在過去20年內實施了一連串的環境保護措施,致力減低都市發展和人口增長所構成的環境影響。其中以實施「污水收集整體計劃」成效最為顯著。透過這項措施,我們將公共污水收集網絡擴展至覆蓋全港各區。此外,多項法例在1980年代頒布實施,環保署成為環保法例的主要執法機關。經過多年來嚴厲執行廢物處置和水污染管制條例,再加上居民的配合,使大部份泳灘的水質近年來有大幅的改善。隨「泳灘污染應變計劃」的推行,我們在防範和打擊污染事件更見效益。 |
|||||||
由統計數字可見,環保署過去20年在多方面取得滿意成效。繼1990年代中期泳灘級別普遍大幅下降後,本港泳灘符合水質指標的百分率錄得顯著增長,從1986年的74% (39個泳灘中有29個達標)提高至2005年的83% (41個泳灘中有34個達標)。不符合水質指標的泳灘數目明顯下降,1987年共有14個泳灘未能達標,但2005年則減少一半至7個。同期,全年級別「良好」的泳灘百分率亦見上升,1986年僅為23%,而2005年則有56%。自1999年至今,泳灘符合水質指標的比率一直維持於80%以上,顯示長期以來水質正穩步改善。
香港目前尚有少數泳灘不符合水質指標。這些泳灘全部位於荃灣區,區內泳灘雖然受到「淨化海港計劃」的排放影響,但未來前景卻相當樂觀,政府為實現重開泳灘的目標,已計劃展開「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工程,必須依賴各界接受透過收取排污費用來支持此項工程的營運開支,即可望於2009年為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的排放進行消毒。 以上圖表顯示過去20年來大腸桿菌數量水平(全年幾何平均值)的降低趨勢。在眾多區域中,港島南區的大腸桿菌數量減幅最大,至於早在1990年代初便有良好水質的西貢和離島區泳灘,減幅相對較小。以往南區的泳灘污染嚴重,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改善,今天終擁有良好的水質環境,環保署深信本港西區泳灘也可在不久將來變得清澈怡人。 總括而言,香港的泳灘環境20年來持續好轉,使泳客受惠。現在市民可選擇到全港各區的泳灘,盡情享受我們美好的海濱勝景。環保署會繼續全力推行泳灘海水抽樣、測試和監察計劃,使每位到香港泳灘消閑的人士可安全和健康地享受碧波暢泳的樂趣。2005年的泳灘數據進一步肯定了本港水質持續改善的趨勢。我們成功地遏止水質惡化,重新改造泳灘環境,使公眾能享用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