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西北部

監測的河溪

新界西北部範圍內共有13條環保署監測的河溪,它們分別流入深圳河或直接流入后海灣。這13條河溪全部位於后海灣水質管制區範圍內,其中梧桐河、雙魚河和平原河是北區的三大河道;元朗河、錦田河、天水圍明渠及錦繡花園明渠是元朗區的主要河溪,其餘六條水道則是流浮山一帶的小溪流。

 

新界西北部各監測河溪位置圖顯示2005年水質指數等級

 

 

概況

新界西北部除了近幾年發展的上水、粉嶺、元朗和天水圍新市鎮外,其餘鄉村大部分沒有公共污水渠。這一帶是本港最平坦肥沃的土地,以往一直用於發展農業、魚塘和禽畜業。區內部分河溪流經的平原以往經常發生泛濫問題,到了夏天雨季情況尤其嚴峻。過去數十年來政府悉力採取措施防洪,其中一項措施是拉直、擴闊、加深多條河溪的河道和重鋪河床,這些工程改變了許多河溪的自然特性。

 

錦田河早年是天然水道

 

錦田河於1990年代中進行河道改善工程加建渠道

八十年代的水污染源主要來自農業廢物和無污水管道的住宅、工商業處所的排放或逕流水。由於新界西北部禽畜農場密集,污染程度也特別高。污染源嚴重損害了河溪水質和健康狀況,以致1986年水質指標達標率只有21%,同年九個河溪監測站均錄得「極劣」水質指數等級。政府於八十年代開始推行多項措施減少污染改善水質。

1980年代及2005年元朗及北區的主要河溪水質指標達標率
*1986年開始監測 **1987年開始監測 ***1993年開始監測

 

1980年代及2005年流浮山附近的小溪的水質指標達標率
*1989年開始監測

1988年6月政府開始實施「禽畜廢物管制計劃」,使新界西北部河溪受惠不淺。此計劃推行後,新市鎮和市區全面禁止飼養禽畜,其他地區的禽畜農場亦需將廢物先處理至指定標準,方可排放,此外政府還向自願結業的禽畜農戶發放特惠補償金,結果區內的禽畜農場數目銳減。與此同時,政府亦提供免費廢物收集服務,致力減少餘下農場的污染量。在多管齊下的措施下,1988年至1990年代間區內河溪的水質有大幅度的改善。

 

1990年12月1日,政府正式設立了后海灣水質管制區,使環保署可在管制區內執行《水污染管制條例》。環保署立即推展減污計劃,要求工商業處所及未有污水管道的鄉村處理各自產生的廢水,以免污染河溪水質。

 

1986及2005年新界西北河溪水質指數評級

 

過去20年,雖然環保署在新界西北部實施了不少措施整治河溪污染,但到目前為止水質仍有改善的空間。區內六條小河溪的情況現已完全逆轉,2005年水質指標達標率已達93%至100%,83%監測站水質指數等級為「極佳」,17%為「良好」。然而七條主要河道的改善進度則較為緩慢,2005年水質指標達標率介乎於37%至85%之間,雖然達標率遠超八十年代,但仍不理想。另外2005年內有56%監測站的水質指數等級被評為「惡劣」或「極劣」。

 

河溪持續污染的主因是區內尚有數百個禽畜農場,無公共污水收集系統的村落超過100個,村民人數甚多。我們不可忘記這些河溪改善的幅度相對於八十年代來說委實不小。由於當時這些河溪污染極其嚴重,當中有些河道的生化需氧量高於每公升100毫克,而大腸桿菌含量亦高達每100毫升10,000,000個 (相等於未經處理的污水),雖然過去20年來區內河溪水質顯著地改善,污染物數量已減少了90%,但與香港其他地區的河溪相比,污染水平依然偏高。

 

新界西北部大部分地方均屬於禽畜廢物管制地區,禽畜業仍然可以經營。到2005年底為止,區內仍有數百個禽畜農場。單看數目也可想像它們對河溪水質造成的負荷。政府雖已規定農場的排污標準,但當數以百計農場同時排污至流量低的河溪時,污染便無可避免。此外,一些農場仍非法排放污水到附近河溪裡,由於新界地形複雜,農場數目多,加上通至河溪的渠管網絡縱橫(有一些被刻意隱藏),打擊非法排污面對很大困難。然而多年來環保署不斷努力消減河溪污染,對區內污染事件已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如上文所述,新界西北部大部分地區沒有公共污水管道,住宅污水只經過簡單的化糞池處理,故經常造成污染。未來十年內,公共污水收集系統將逐步擴展至新界西北部其他地區,到時河溪水質可望有進一步的改善。

 

 

梧桐河及雙魚河個案研究

梧桐河和雙魚河是兩個很好的個案,適合用作研究新界西北區八十年代迄今的水質進展,使我們了解今後制訂措施的方向。梧桐河是新界最大的河溪系統之一,河流的集水區總面積(包括雙魚河和其他支流)約65平方公里,梧桐河的主流向西伸展,流經萬屋邊、軍地和上水,於羅湖附近注入深圳河。

 

梧桐河鞏固堤岸後新貌

雙魚河雖然是梧桐河的支流,但本身流量亦很大,在香港亦稱得上是主要河流之一。雙魚河的集水區有15平方公里,源頭位於蓮塘尾,向北流經坑頭大布和古洞,於河上鄉處匯接梧桐河。

 

八十年代期間,梧桐河和雙魚河的集水區內有上千個禽畜農場,六個河水監測站的水質指數等級均為「極劣」,梧桐河的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僅為21%,雙魚河則更低,只有19%。

 

1988年以來政府開始分階段實施「禽畜廢物管制計劃」,兩條河流附近的禽畜農場數目驟減。計劃規定梧桐河集水區的農場在1997年之前必須達到指定的排污標準,雙魚河一帶的農場則需在1999年前達標。計劃推行以後,大部分農戶均選擇結業領取政府發放的特惠補償金。到了2005年,梧桐河集水區只剩下12個持牌的禽畜農場,而雙魚河集水區則有18個。這些繼續經營的農場均需按規定處理禽畜廢物以減少污染。

 

雙魚河 (RB3) 的五天生化需氧量

禽畜廢物受管制以後河溪水質的改善頗為顯著。附圖顯示雙魚河監測站(RB3)的生化需氧量,在1990年代大幅下降,而梧桐河的水質指標達標率於2005年也提升至69%,其上游兩個監測站水質等級為「良好」。雙魚河於2005年的水質指標達標率升至72%,上游監測站的水質等級均為「良好」。

 

然而兩條河流下游的水質尚待改善。2005年間,梧桐河下游監測站的水質等級為「惡劣」,而雙魚河兩個下游監測站僅為「普通」,大腸桿菌量偏高,每100毫升平均含有320,000個。這表示禽畜廢物並非區內唯一重大污染源,梧桐河和雙魚河另一嚴重污染問題─集水區內上千個尚無公共污水管道的村屋。雖然這類舊式村屋有些裝有化糞池,但由於設計不良或維修不善,經常造成污染。展望未來十年,政府將按照「北區污水收集整體計劃」及其檢討計劃逐步將公共污水收集系統擴展至區內鄉村,之後污染情況料可進一步改善。

 

 

流浮山的小河溪

大水坑溪過去十年來水質一直維持「極佳」

環保署於1989年開始監測流浮山附近六條小河溪的水質:包括鰲磡沙溪、上白泥溪、白泥溪、曾角溪、大水坑溪及下白泥溪。前四條小溪於八十年代曾受區內禽畜廢物污染,水質等級介乎於「普通」至「極劣」之間。自「禽畜廢物管制計劃」推行後,水質有了顯著的改善。到了2005年,流浮山附近的六條河溪水質指數等級均為「良好」或「極佳」,水質指標達標率則高達93%至100%。

 

 

北區及元朗其他主要河溪

北區及元朗的其他主要河流包括元朗河、錦田河、平原河、天水圍明渠及錦繡花園明渠。這些河溪面對和梧桐河及雙魚河同樣的污染問題。環保署於1986年開始實施元朗河及錦田河的監測工作,當時兩條河道的水質指標達標率分別為24%及20%。河中六個監測站的水質指數均屬「極劣」等級。

 

環保署於1987年開始監測平原河,當時水質指標達標率為43%,三個監測站中兩個錄得「極劣」等級,另外一個監測站位於河道上游遠離數以千計的禽畜農場,水質等級則為「極佳」。

 

毗鄰屋的天水圍明渠

天水圍明渠及錦鏽花園明渠於1993年納入環保署的河溪監測名單內。該年兩條明渠的水質指標達標率分別為63%及27%,各監測站錄得的水質指數等級介乎「普通」至「極劣」之間。

 

天水圍明渠及錦鏽花園明渠的水質近年來並沒有像梧桐河和雙魚河一樣顯著地改善,雖然政府於1990年12月推行了「禽畜廢物管制計劃」及實施《水污染管制條例》,河道的污染量有所減少,但平原河、元朗河、錦田河及天水圍明渠集水區一帶尚有許多禽畜農場,加上區內不少鄉村尚未設有公共污水管道,因此污染問題並不容易解決。

 

2005年,錦鏽花園明渠的水質等級被評為「惡劣」,主要是因為2002年牛潭尾的河水改道至錦田河引致流量減低。雖然改道後錦鏽花園明渠的禽畜廢物污染量有所降低,但由於流量大幅減少,削弱了明渠稀釋和消散污染物的能力。

 

北區及元朗五條河溪於2005年的水質指標達標率介乎37%至85%之間,75%的監測站被評為「惡劣」或「極劣」等級,有三分之二以上監測站位的大腸桿菌含量高於每100毫升100,000個。這樣的數據遠低於理想水平,顯示我們在北區和元朗消減水污染措施方面仍需努力。

 

未來的行動

政府於未來數年將推行兩項主要措施,以改善新界西北區的河溪水質。第一項措施是按照污水收集整體計劃將公共污水收集系統擴建至北區、元朗及錦田,此項計劃已開始分階段實施。目前政府正在改良新界西北部一些現有的污水設施,而未來十年內將為北區內72個元朗及錦田內44個無污水管道的鄉村建設公共污水收集系統。有關污水工程的詳細實施時間表,請參閱下表。

 

北區污水收集整體計劃及檢討計劃的鄉村污水工程實施時間表

污水收集計劃

進度 (時間表)

處理容量 (按人口計)

覆蓋範圍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擴建及改善工程

已完成
(1997 – 2001)

280,000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進一步擴建及改善工程

工程進行中
(2005 – 2009)

320,000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

西區下水幹道

已完成
(1999 – 2002)

27,000

上水西

東區下水幹道

已完成
(2002 – 2006)

25,000

上水東

南區下水幹道

規劃在2012完成

6,500

上水南

專為地方社區而設的分區污水處理廠

規劃在2014完成

7,800

北區幹渠範圍以外零散地區的偏僻鄉村

為七十二條鄉村鋪接鄉村污水渠

工程進行中
(2002 – 2015)

57,000

三條污水幹渠附近的村落


元朗及錦田污水收集整體計劃及檢討計劃的鄉村污水工程實施時間表

污水收集計劃

進度 (時間表)

處理容量 (按人口計)

覆蓋範圍

十三及十四區下水幹道

已完成

42,000

元朗市中心以南及元朗公路以北

元朗南下水幹道

已完成

12,000

元朗公路以南

錦田下水幹道第一期工程

工程進行中
(2005 – 2009)

86,000

凹頭、八鄉、沙埔及南生圍

錦田下水幹道第二期工程

規劃在2012完成

68,000

錦田東及南部

廈村污水泵房及新圍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

規劃在2012完成

-

廈村污水泵房及新圍污水處理廠

元朗污水管道

規劃在2012完成

-

元朗污水處理廠

流浮山 / 輞井下水幹道

規劃在2012完成

15,000

流浮山及輞井

牛潭尾 / 新田下水幹道

規劃在2012完成

55,000

牛潭尾及新田

元朗南部污水渠

規劃在2012完成

32,000

元朗南高速公路

新圍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

規劃在2014完成

-

新圍污水處理廠

為四十四條鄉村鋪接污水渠

規劃在2013完成

21,000

元朗及廈村村落

為加強保障公眾健康和改善新界環境衛生,政府於2005年及2006年先後推出家禽場及豬場自願退還牌照計劃,並向自願交回經營牌照的農戶發放經濟補償。參與該項計劃的雞場必須在2007年2月之前停業,豬場則需在2007年底前結業。隨更多禽畜農場關閉,相信區內河溪水質將有進一步的改善。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