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

監測的河溪

在人口稠密的香港來說,大嶼山可算是地廣人稀。大嶼山有兩條主要河溪:東南部的梅窩河及西北部的東涌河。環保署在河溪的八個監測站上定期進行水質監測。

 

大嶼山各河溪監測站位置圖顯示2005年水質指數評級

 

梅窩河及東涌河流域大部分地方偏遠及人口稀少,但在八十年代梅窩一帶有許多禽畜農場經營,造成河溪污染。環保署於1986年在大嶼山展開了河溪監測工作,並在梅窩河上設立三個監測站。當時梅窩河的水質指標達標率為72%,所有監測站均錄得「普通」水質指數等級。1988年,在梅窩河增設了兩個新監測站位,其後於1993年環保署更開始東涌河的常規監測。

 

大嶼山河溪的污染主要來自禽畜廢物,因此自從1988年6月政府推行「禽畜廢物管制計劃」後,水質便迅速並顯著地改善。到了九十年代,大嶼山大部分禽畜農場均已結業,不再對河溪造成影響。

 

1980年代及2005年大嶼山河溪水質指標達標率

 

在大嶼山有些無污水管道的鄉村存在化糞池及滲水管溢流和滲漏的問題,雖然污染程度不及香港其他地區嚴重,但也會影響河溪水質。政府於1988年8月設立了南區水質管制區(範圍涵蓋大嶼山東南部的梅窩河),環保署隨即在區內執行《水污染管制條例》的規定,要求村民妥善維持化糞池運作並在污水排放前先進行處理。1992年4月,西北部水質管制區正式成立,環保署亦開始在東涌河集水區一帶執法,要求各鄉村遵守規定消減污染。

 

1986及2005年大嶼山河溪水質指數評級

 

到了九十年代後期,梅窩河和東涌河的水質已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2005年水質指標達標率更高達99%,沿河88%的監測站水質指數等級為「極佳」,其餘12%站位則錄得「良好」等級。

 

 

梅窩河

禽畜廢物管制計劃實施後梅窩河水質大幅改善

梅窩河起源於大嶼山東南部高嶺,隨山坡流入銀礦灣。1986年期間梅窩河的水質指數等級為「普通」,而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為72%。1989年「禽畜廢物管制計劃」實施後,水質指標達標率開始提高,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達標率已超逾95%。同時,水質指數等級亦有所改善,1989年以來梅窩河的三個監測站持續錄得「良好」或「極佳」水質。附圖顯示梅窩河MW1監測站位的懸浮固體含量,說明了1986年至今的水質改善情況。

 

梅窩河 (MW1) 的懸浮固體含量

 

 

東涌河

1993年開始監測東涌河水質

東涌河由三條主溪匯流而成,東溪貫穿黃龍坑,西面兩條主溪分別流經石榴埔和稔園,在大嶼山西北岸一帶流入東涌灣。

 

自從位於東涌附近的赤角新機場工程開展後,環保署即開始監測東涌河水質,以檢驗水質是否受到機場工程和附近相關發展項目的影響。1993年開始,環保署在河道口設立了三個水質監測站。多年來各站位一直維持「良好」或「極佳」的水質指數等級,而水質指標達標率亦高達90%以上。2001年內,有人因在東涌河畔非法運走大量石塊而遭拘捕,經審判後被裁定罪名成立,法院除了判處各被告入獄外,並勒令他們採取行動恢復東涌河的生態原貌。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