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河 溪 水 質 監 測 20 年

| 署長的話 | 引言 | 環保署河溪水質監測計劃的背景 | 環保署河溪水質監測計劃的科學依據 | 河溪水質採樣程序、測試、分析及結果公布 | 新界東部 | 新界西北部 | 大嶼山 | 新界西南部及九龍 | 總結 | 附件 | 鳴謝 | 免責聲明 |


 
總結
 

本港20年河溪水質的進展

[過去20年內大埔滘溪的水質從「極劣」提升至「極佳」圖片]

過去20年來香港河溪水質進展大致良好。政府於1980及1990年代推行了一連串水污染整治措施,絕大部分河溪水質均有明顯的改善,如附圖所示,多年來水質指標總達標率持續上升。回想在1986年,達標率僅為49%,1987年更下降至47%,但九十年代水質開始穩步上升,2000年終於突破了80%,自此一直維持於此高水平,2005年的水質指標達標率為85%,是監測河溪水質20年來的最高達標率。

[1986至2005年香港河溪符合水質指標的達標情況圖片]

 

多年來香港河溪水質指數等級的改善趨勢尤其令人鼓舞。水質指數等級可反映河溪的一般健康狀況,如下圖所示,1986年近一半的河溪監測站水質屬於「惡劣」或「極劣」等級,但情況慢慢好轉,直至2005年,有81%的監測站位錄得「極佳」或「良好」水質。

[1986至2005年香港內陸河溪水質指數評級圖片]

 

 

實施《水污染管制條例》

本報告曾提到香港河溪水質的改善主要因為從1987到1996年間分階段在全港建立了十多個水質管制區,使環保署能有效執行《水污染管制條例》的規定來控制污染。監控工作包括定期巡查排污源頭,發現並處理許多非法接駁排污渠及排放污水個案。評估措施的成效,可用過去和現在的河溪「污染量」來作比較。環保署估計《水污染管制條例》實施20年內,來自住宅、工業、商業及機構的排放而影響河溪的污染量減少了80%以上。

 

 

推行禽畜廢物管制計劃

本報告也提到,環保署於1988年根據《廢物處置條例》實施了「禽畜廢物管制計劃」,這是改善河溪水質的重要措施之一。計劃下不少禽畜農戶結束其高污染的農場,有些繼續經營的農戶則在排污前首先自行處理禽畜廢物,以符合排污標準。據估計,有關計劃實施後,禽畜農場排放的污染量已減少了90%。此類污染主要來自新界西北部,即禽畜農場高度密集的區域。

 

 

改善污水收集系統

[圖片村屋廢水排入露天渠道(接駁污水系統前)]

[圖片村屋廢水渠接駁至公共污水系統 ]

此外,政府也致力全港各地改善污水基本設施,並於1987年開始逐步實施16個污水收集整體計劃。後者為建立涵蓋全港污水收集網絡提供藍圖,再配合不斷改善污水基本設施,大幅度消減區域河溪污染,其中以新界東部的成效尤為顯著。其次,政府更定期檢討污水收集整體計劃,根據最新人口預測和市區發展模式作出相應的修訂,同時繼續擴展全港污水收集系統,改良現有的污水網絡,透過一連串積極行動使許多河溪水質有大幅度的改善。

 

 

未來改善水質的具體措施

本報告曾提到,香港河溪污染問題尚未徹底解決。2005年內仍有14%的監測站的水質指數被評為「惡劣」或「極劣」,而環保署河溪改善目標是徹底消除「惡劣」或「極劣」等級水質。而此類河溪的主要污染源是禽畜廢物和許多目前仍沒有接駁公共污水渠的村屋。

 

政府現已撥出80多億元在未來八、九年推行新的污水收集計劃項目。隨污水收集整體計劃和檢討計劃內公共污水收集系統的擴建,環保署也要求村屋業主儘快將廢水接駁至已鋪設的公共污水渠,或妥善維持村屋化糞池運作,以減低鄉村河溪污染。環保署亦繼續嚴厲執行《水污染管制條例》,杜絕非法接駁排污渠的不當行為,迅速及有效地處理其他污染事件。

 

2005年及2006年內,政府先後推出了雞場及豬場自願退還牌照計劃,以進一步解決禽畜廢物污染問題。這兩套計劃使雞農及豬農能交還其經營牌照,而政府則需發放特惠金作為補償,參與計劃的雞農必須在2007年前結業。隨計劃的推行,預計未來數年內西北區河溪水質將會有進一步的改善。

 

 

河溪水質監測

展望未來數年,我們可以看見更多的變化和改進。環保署將繼續推行全面的水質監測計劃和報告本港河溪水質狀況,使市民可以獲得詳盡的科學資料,以便進一步了解河溪水質。環保署自1986年開展河溪監測計劃至今,一直向公眾報告本港主要河溪的健康狀況,並為污染嚴重而需要採取行動的河溪提供了依據。多年來水質監測計劃公正地評估了本地河溪水質指標達標情況及各項水質改善措施的成效,它亦是規劃未來污染管制和消減措施的重要工具。環保署為公眾提供了20年的監測計劃服務,對水質改善的成果感到欣慰,更期望本計劃今後能為市民作出更大的貢獻。
[環保署繼續監測河溪水質為規劃及污染管制提供可靠有力的依據 (照片攝於城門河)圖片]

 

 

 



此 頁 完 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