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空气
- 完成空气质素指标的检讨。
- 通过法例规定新登记非道路车辆须达到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排放标准。
- 公布更严格的规定,收紧本地水域内远洋船只的燃料含硫量上限。
- 收紧环保商用车辆登记税宽减的认可标准。
噪音
- 截至2018年底,合共为76个地区性路段重铺了低噪音路面物料,令约134 000名市民受惠。
- 截至2018年底,合共在17个现有路段加装了隔音屏障,令约56 000名市民受惠;另有三个路段正在展开工程。
水质
- 全部41个宪报公布泳滩均符合「水质指标」。
- 「海岸清洁跨部门工作小组」重组为「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工作小组」,以扩阔其职能范围。
- 采取行动减少近岸污染及改善维港沿岸水质。
环境评估
- 批准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鲤鱼门海旁改善计划及其他大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 就《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和其他策略性研究提供环境方面的建议。
- 审阅303宗提交予行政会议和立法会等主要机关考虑的拨款和政策建议的环境影响。
- 继续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合办交流和暂驻计划,促进中港联系合作。
环境执法
- 推行强制性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
- 在年底前于约70个非法处置废物的黑点设置监察摄录系统。
- 加强执法管制商铺推销货品时造成的噪音滋扰。
减废
- 继续配合立法会审议垃圾收费修订条例草案。
- 联同20个团体推行垃圾收费实践计划,参与的社会界别涵盖公共屋邨、乡郊地区、商场及餐饮业。
- 预留额外拨款,于2019-20年度起提升每年的资助以加强推动减废及回收的工作。
- 继续提供拨款支持非牟利机构推行垃圾收费社区参与项目。截至2018 年年底,已有超过80项目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获得总额7,500万元拨款。
- 实施新的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为配合计划而兴建的WEEE·PARK于2018年全面投入运作。
- 启用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回收工商业的厨余,并将其处理后转化为能源和堆肥。
- 展开先导计划,向90间中小学校提供小型厨余处理机及教材。
- 新的「绿在区区」项目在屯门及葵涌开幕。
废物处理设施
- 香港首个有机资源回收中心(O·PARK1)投入运作,专门处理工商业厨余。
- 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WEEE·PARK)启用,将废电器电子产品转化为可再用物料。
- 落实在大埔污水处理厂建造厨余预处理设施,采用与污泥共厌氧消化程序处理厨余。
- 设立临时园林废物破碎设施,处理超级台风山竹袭港期间吹倒的大量树木及其他园林废物。
- 「源·区」(T·Park)荣获香港园境师学会设计大奖优异奖。
- 继续设计和建造综合废物管理设施,预计于2024年落成。
- 新界东南堆填区扩建工程动工,并继续进行新界西堆填区的堆填气体再用厂的建造工程。
能源
- 收紧《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则》的能源效益标准,较2012年水平高18% 。
- 加快给予可再生能源装置及建筑物 能源效益装置提供加快税务扣减。
- 政府建筑物用电量较2015-16年度减少4.9%。
- 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新增五类产品。
- 推出「全民节能2018」运动。
- 宣布分别于2018年10月1日及2019 年1月1日开始根据新订《管制计划协议》实施各项计划。
自然保育
- 成立乡郊保育办公室协调和推广乡郊保育及活化事务。
- 进行研究,制订建议以提升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的康乐及教育潜力。
- 继续推行三步计划逐步淘汰象牙贸易,并提高非法买卖濒危物种的刑罚。
- 继续推行「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6-2021」。
- 继续推展独特的非原址换地安排, 以保护沙罗洞这极具生态价值的地方,以及为沙罗洞和荔枝窝拟定适当的小型改善工程。
建立合作关系
- 联同香港建造商会制作私营工程处置拆建废料运载记录制度指引。
- 参与黄大仙、九龙城及观塘区议会举办的「优质大厦管理比赛」,为参赛楼宇进行共52次视察。
- 走访约50间汽车维修工场推广良好环保作业方式。
- 与其他政府部门进行联合行动,减少燃烧香烛冥镪造成的空气污染滋扰。
公众意识
- 推出「可重用餐具借用计划」,提供可重用餐具予大型活动筹办团体借用,藉此倡导走塑及重用餐具的环保文化。
- 举办「零废FUN墟」庆祝世界环境日及推展「绿色年宵」计划。
- 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逾2.16 亿元资助174宗社区发起的项目。
- 2018年「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及「香港绿色创新大奖」共接获2 034 份申请,并表扬了2017年的201个得奖单位。
- 粉岭、湾仔及流动环境资源中心和龙虎山环境教育中心共吸引逾122 000人次参观,五个「绿在区区」设施亦录得288 000人次参观(见减废篇)。
- 「学生环境保护大使计划」招募超过10 100位学生参加,59间学校获颁发「香港绿色学校奖」。
可持续发展
- 协助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筹备公众参与活动,与民共议为香港拟定长远减碳策略。
- 可持续发展基金的第13轮申请共批出650万元拨款,资助七个项目。
- 「高等院校学生推动可持续发展奖」选出五份获得「项目规划奖」的优异建议书。
跨境与国际合作
- 邀请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就香港长远减碳策略展开公众参与活动。
- 推出低碳生活计算机。
- 将短链氯化石蜡及三丁锡化合物纳入《有毒化学品管制条例》管制, 以回应《鹿特丹公约》附表三的有关修订。
- 与广东省共同成立科硏小组,开展2020年后区域空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和浓度水平研究。
- 完成粤港澳区域性PM2.5联合研究。
- 与深圳及澳门的环保单位举行会议。
- 为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联席会议举办环境技术交流会,研究区内危险废物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