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環境保護大使計劃」成績斐然,環保會再接再厲,把環保大使計劃擴展至男女童軍和普羅大眾。2000年,該會初次委任長者環境保護大使,2001年則委任了多個屋苑的物業管理人員和居民為環保大使,透過培訓指導他們如何統籌廢物回收計劃、動員居民合力保持環境清潔和籌辦綠色活動。2003年,環保署與恒生銀行合辦環保訓練計劃,為機構培育環保大使。以上計劃的共同目的是培訓環保領袖,讓他們向同儕灌輸環保知識和實踐環保守則。
除了委任環保大使,環保署並推出「綠色領袖計劃」,為個別利益相關者提供專門的訓練課程。這項計劃於2003年3月圓滿結束,成功培訓了1萬位來自10個界別的「綠色領袖」,包括工商界、運輸業、區議會、非政府組織及社區團體、教師及校長、婦女團體、商業及服務業、青少年中心、業主立案法團及屋苑互助委員會和環保團體。我們指導這群綠色領袖在所屬機構推行環境管理系統和實施廢物回收計劃。另於2003年,環保署為2000名公務員舉辦了135節環保培訓課程,教授多方面的環保知識,包括環保法例及管制、環境影響評估、環境管理、可持續發展及可再生能源。
上述培訓計劃的主要目的是讓每位香港市民也意識到必須身體力行去參與減廢。這是環保署以至全香港市民面對的重大挑戰,一如「廢物」章節所述,本港的堆填區正面臨飽和,從公眾意識的角度來看,只要大眾從自身做起,同心合力參與減廢,便可扭轉目前的困局。而環保署和環保會為達到這個目的,務求為市民提供充足的配套,鼓勵市民將廢物分類回收,促進循環再造。
全力支援 扶植社區環保幼苗
環保會於1998年3月推出屋苑廢物回收比賽,最初的試驗計劃為期兩個月,響應的住戶不多。在那個年代,雖然不少工商企業早已開始回收再造廢物,但家居廢物回收活動卻是鮮有聽聞。環保會決意推廣這個概念,分別在41個參與屋苑放置廢紙和鋁罐分類回收桶,以及在屋苑派發宣傳單張和支援有關的推廣活動。
全賴各方齊心努力,試驗計劃空前成功,自此迅速穩步發展,計劃並於2000年中開始回收膠樽以循環再造。計劃推行以來,每年也有新力軍加入環保行列,截至2003年底,共有1333個屋苑共158萬戶積極支持。此外,經計劃回收的廢物量亦逐年遞增。2003年,我們共回收超過146000公噸廢紙、9000公噸鋁罐和1000公噸膠樽,而據近期調查顯示,愈來愈多人使用廢物分類回收桶,市民的循環再造意識日漸提高。
由於屋苑廢物回收比賽反應熱烈,環保會遂將計劃廣泛推廣。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下,環保會在1199間中小學校設置了廢物分類回收桶。計劃自2000年推出至今,幾乎全港所有學校均參與其中。另外幼兒學校亦不甘後人,本港共870間幼兒學校已在新界崇德社的資助下設置迷你的分類回收桶模型,以教育幼兒如何將廢物分類回收。
社區和環保團體也發起不少減少廢物的運動,當中包括在大型屋苑範圍以外的偏遠鄉村及舊區安排廢物回收。為表支持,政府成立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亦悉力提供資助,自2001年起向24個社區和環保團體撥款共1,382萬元,支持他們推行40項廢物回收計劃。這些社區和環保團體除回收廢紙、鋁罐和膠樽外,還回收打印機墨匣、乾廢物和廚餘。
廢物回收運動的成功讓我們領悟到投入社群的重要性。環保署及環保會多年來為學校、屋苑和社會各界提供途徑和支援,廢物回收的規模得以不斷擴大。現在,許多團體或機構的職員和屋苑居民除了統籌廢物回收外,還致力在所屬機構推廣其他環保活動。環保署和環保會從事社區外展工作多年,成效雖不能說立竿見影,但今日已漸見成果。在市民心中,保護環境不再只是環保署的責任,而是人人有責的公眾義務。
鼓勵商界參與
每年一度的「香港環保企業獎」旨在表揚注重環保的私營機構。2003年,本港共有139間企業角逐環保辦公室獎、環保物業管理獎(私營房屋)和最佳環保報告獎。
至於2003年的「香港環保節」則以鼓勵商界參與為重點,同期更為中小企業舉辦研討會,推介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環保商機,以及舉行業界展覽。這次活動是由環保會及環保署主辦,香港貿易發展局及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聯會合辦,超過8000人次參與有關活動。
|
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
香港每年也有兩項環保盛事-6月份的「世界環境日」和年終舉行的「香港環保節」。2003年的「世界環境日」適逢「沙士」疫潮,活動均安排在戶外舉行,當中「齊踏步環保路共創健康香港」活動安排了31條遠足路線,讓參加者遨遊翠綠郊野。全港18區共有約10萬位市民參與這項盛事。
11月舉行的「香港環保節」特設環保商機論壇及展覽,為中小企業提供環保行業的貿易商機,當中特別推介廢物回收和循環再造的業務。此外,「香港環保節」還包括一項向學校和社區推廣轉用充電池的活動,以及頒發獎項予「環保爸媽徵文比賽」的得獎者。「環保爸媽徵文比賽」由AEON教育及環保基金贊助,參賽的學生以文字描述及表揚家長的環保生活習慣,共有1400多份作品參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