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河 溪 水 质 监 测 20 年

| 署长的话 | 引言 | 环保署河溪水质监测计划的背景 | 环保署河溪水质监测计划的科学依据 | 河溪水质采样程序、测试、分析及结果公布 | 新界东部 | 新界西北部 | 大屿山 | 新界西南部及九龙 | 总结 | 附件 | 鸣谢 | 免责声明 |


 
大屿山
 

监测的河溪

在人口稠密的香港来说,大屿山可算是地广人稀。大屿山有两条主要河溪:东南部的梅窝河及西北部的东涌河。环保署在河溪的八个监测站上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大屿山各河溪监测站位置图显示2005年水质指数评级图片]

 

梅窝河及东涌河流域大部分地方偏远及人口稀少,但在八十年代梅窝一带有许多禽畜农场经营,造成河溪污染。环保署于1986年在大屿山展开了河溪监测工作,并在梅窝河上设立三个监测站。当时梅窝河的水质指标达标率为72%,所有监测站均录得「普通」水质指数等级。1988年,在梅窝河增设了两个新监测站位,其后于1993年环保署更开始东涌河的常规监测。

 

大屿山河溪的污染主要来自禽畜废物,因此自从1988年6月政府推行「禽畜废物管制计划」后,水质便迅速并显著地改善。到了九十年代,大屿山大部分禽畜农场均已结业,不再对河溪造成影响。

[1980年代及2005年大屿山河溪水质指针达标率图片]

 

在大屿山有些无污水管道的乡村存在化粪池及渗水管溢流和渗漏的问题,虽然污染程度不及香港其它地区严重,但也会影响河溪水质。政府于1988年8月设立了南区水质管制区(范围涵盖大屿山东南部的梅窝河),环保署随即在区内执行《水污染管制条例》的规定,要求村民妥善维持化粪池运作并在污水排放前先进行处理。1992年4月,西北部水质管制区正式成立,环保署亦开始在东涌河集水区一带执法,要求各乡村遵守规定消减污染。

[1986及2005年大屿山河溪水质指数评级图片]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梅窝河和东涌河的水质已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2005年水质指标达标率更高达99%,沿河88%的监测站水质指数等级为「极佳」,其余12%站位则录得「良好」等级。

 

 

梅窝河

[禽畜废物管制计划实施后梅窝河水质大幅改善图片]

梅窝河起源于大屿山东南部高岭,随山坡流入银矿湾。1986年期间梅窝河的水质指数等级为「普通」,而水质指标整体达标率为72%。1989年「禽畜废物管制计划」实施后,水质指标达标率开始提高,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达标率已超逾95%。同时,水质指数等级亦有所改善,1989年以来梅窝河的三个监测站持续录得「良好」或「极佳」水质。附图显示梅窝河MW1监测站位的悬浮固体含量,说明了1986年至今的水质改善情况。

[梅窝河 (MW1) 的悬浮固体含量图片]

 

 

东涌河

[1993年开始监测东涌河水质图片]

东涌河由三条主溪汇流而成,东溪贯穿黄龙坑,西面两条主溪分别流经石榴埔和稔园,在大屿山西北岸一带流入东涌湾。

 

自从位于东涌附近的赤角新机场工程开展后,环保署即开始监测东涌河水质,以检验水质是否受到机场工程和附近相关发展项目的影响。1993年开始,环保署在河道口设立了三个水质监测站。多年来各站位一直维持「良好」或「极佳」的水质指数等级,而水质指针达标率亦高达90%以上。2001年内,有人因在东涌河畔非法运走大量石块而遭拘捕,经审判后被裁定罪名成立,法院除了判处各被告入狱外,并勒令他们采取行动恢复东涌河的生态原貌。

 

 

 



此 页 完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