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 各地經驗及全球趨勢 可持續發展 |
全球各地採用的策略性環評模式各有不同,以配合其個別情況、制度架構及政治環境。儘管如此,所有策略性環評都趨向於使政策、計劃及活動達致可持續發展主導的目標。
- l 可持續發展主導的政策、計劃及活動的特色:
- 針對長遠的影響例如環境容量,避免對後代造成影響 (例如全港發展策略檢討(只提供英文版本));
- 處理重要的環境資源 (例如香港二十一世紀持續發展顧問研究的環境基線報告);
- 奉行各項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包括採用21世紀議程的原則(例如全港發展策略檢討(只提供英文版本)),同時考慮環境影響及經濟因素(例如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只提供英文版本));以及
- 提供充足的環境資料,以進行可持續發展影響評估 (例如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
國際評估學會於二零零二年一月發表了一頁的策略性環評表現準則摘要。該文提供一般指引,說明如何建立有效的策略性環評程式,並評估現行程式的成效。根據該文,良好的策略性環評程式應包括下列特點:
-
作整體考慮
-
可持續發展主導
-
集中焦點
-
具問責性
-
促進多方參與
-
反復修改
有關文件的詳情,可瀏覽 http://www.iaia.org/uploads/pdf/sp1.pdf。
區域卓越中心
為免重現其他國家或城市曾遇到的策略性環評問題,並交流環評技巧,以處理環評過程中涉及的重大問題,我們實有需要劃定一個地方,以供全球各地互換策略性環評資料。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使用,互換資料現已較前容易得多。儘管如此,我們仍需除去一些障礙,使能更有效地交換資料。例如,各國需促進瞭解不同的文化及實施架構,以助從業人士及決策者充分理解有關問題,並汲取其他地方的寶貴經驗。否則,這些經驗都未能為人借鑒,無法避免問題在另一時區內再次發生。
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是設立區域卓越中心,由策略性環評經驗較豐富的地方向其他區域發放資訊。為提高互換資料的成效,有需要以實例說明策略性環評的原則及推行情況,證明這些原則切實可行,並行之有效。因此,區域中心,尤其運用共通語言及 / 或具有相若文化背景的地方,可加倍勝任這項工作。
圖二十 未來的理念:策略性環評世界性多種語言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