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公众的环保意识
- 举行「人人惜食 区区减废」高峰会,为十八区区议会及社区持份团体代表提供平台互相交流在社区推动减废行动的经验,并举行「废物源头分类计划」颁奖典礼。
- 为世界环境日举办一连串活动。活动包括以屋苑住户为对象的「世界环境日2013 |人人惜食」推广活动,以及为中小学界举办「电脑桌布设计比赛」及为大专院校举办「短片创作比赛」,宣扬减少浪费、于日常生活中实践减少厨余的讯息。
- 环保署联同环境运动委员会(环运会)举行「2012香港环保卓越计划颁奖典礼暨2013香港环保卓越计划开幕典礼」。
奉公守法
- 与中华电力、土木工程拓展署、路政署及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 合办年度安全、健康及环保研讨会,推广环保建筑技术和妥善解决环境污染投诉的策略,涵盖预防投诉的工作及投诉处理的技巧。
空气
- 就提升船用轻质柴油质素谘询本地船舶业和其他持份者的意见。
- 发表《香港清新空气蓝图》,全面清晰地阐述香港所面对的空气质素挑战,以及相应政策、措施和未来计划,以应对空气污染问题。
- 公布2012年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结果报告。
- 就立法要求远洋船在香港水域停泊时转用清洁燃料谘询航运业界。
- 通过《2013年空气污染管制(修订)条例》,于2014年1月1日起更新空气质素指标。
- 为更换汽油及石油气的士和小巴的催化器及含氧感知器,推出一次性的资助计划。
- 公布2013年上半年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结果报告。
- 以「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取代「空气污染指数」,向市民提供更有效及适时的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信息。
- 屯门空气质素监测站开始投入运作。
能源
- 订立《室内温度节能约章》及《不要钨丝灯泡节能约章》,旨在减少空调及低能源效益钨丝灯泡的耗电。两份约章均由环境局及机电工程署联合推行。
- 公布第一批受《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影响楼宇进行能源审计的最后限期。有关楼宇包括1988年或以后签发占用许可证的商业大厦和综合大楼的商用部份。
废物
- 批出离岛废物转运设施延续合约。
- 批出北大屿山废物转运站延续合约。
- 正式展开「惜食香港运动」以动员社会参与。这项运动旨在推动全民(包括个人、家庭,以至工商界营运者)从源头避免产生及减少厨余。
- 向立法会提交《2013年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以全面扩大塑胶购物袋环保征费计划至涵盖所有零售点。
- 完成强制性饮品玻璃樽生产者责任计划的公众谘询。
- 邀请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就都市固体废物按量收费的实施细节开展第二阶段共4个月的社会参与过程。
- 就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招标。
- 展开两次谘询会议,广开言路,鼓励各方就如何促进香港回收业持续发展和支援回收业务发表意见。两次会议约有130个持份者参与,分别来自回收业、环保团体、非政府机构、社区组织、学界及多个议会和委员会。
- 成功获得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拨款1,880万,推行『改装垃圾车资助计划』,以资助形式,协助私人垃圾车车主为其车辆加装金属车斗尾盖和污水收集缸,藉此提升垃圾车在废物运输过程中的环保表现。
- 招募了1 979个屋苑/住宅楼宇及861幢工商业楼宇参加「废物源头分类计划」。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与两个中小型汽车维修车房商会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协办「2013-2015汽车维修业环保亲善大使委任典礼」。
- 与黄大仙及观塘区议会合作,为优质大厦管理比赛进行环保大厦审核。
跨境与国际合作
- 「粤港应对气候变化联络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在香港召开。
- 合办第八届国际环保博览。
- 合办第五届「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计划授牌仪式。
可持续发展
- 成立「推动回收业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担任主席,全力协调各决策局及部门的相关工作。
- 可持续发展基金接受第11轮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