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环境保护里程碑

  • 2022
    • 2022年
      -
      政府在2022年7月重组架构后,前环境局已改名为环境及生态局,肩负起更大的职能。
      -
      持续落实各环保蓝图所提倡的措施,包括在2050年前达致碳中和以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素、推广使用电动车等绿色运输、加强减废及资源循环等。
      -
      为进一步推动香港进行减碳技术研发并加强保护环境,政府在2022-23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向低碳绿色科研基金额外注资2亿元。
      - 于年内把更多家居器具纳入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以提升所涵盖的住宅总能源消耗量。
      - 推出了「EV充电易」流动应用程式,方便电动车驾驶者即时掌握各区停车场可供公众使用的充电器数量及位置。
      - 在推动绿色运输方面,政府停车场已于年内安装了1 000多个中速充电器供公众使用。
      - 继续进一步扩展「绿在区区」社区回收网络。在2022年年底,全港共设有11个回收环保站、32个回收便利点以及超过120个回收流动点,方便市民妥善回收。
      - 为加强管制塑胶的使用,优化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已于2022年12月实施,提高收费的同时亦收紧了相关豁免。
      - 开展公共屋邨厨余收集试验计划,以着手处理这类在堆填区弃置量最高的都市固体废物。
      - 本署赢得「2022年公务员优质服务奖励计划—创新及科技奖(科技应用)」金奖,我们运用智能科技令公共服务更臻完善。
         
  • 2021
    • 2021年
      空气
      -
      公布《香港清新空气蓝图 2035》,提出提升香港空气质素的策略和目标。
      -
      公布首份《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
      -
      修订法例以收紧空气质素指标,并展开新一轮空气质素指标检讨。
      - 收紧指定新登记小巴及巴士的废气排放标准。
      - 收紧发电厂排放上限,并于 2026 年生效。
      - 与渡轮公司就测试电动渡轮在香港的技术及商业可行性的试验计划签订协议。
       
      噪音
      -
      已在约 109 个地区路段重铺低噪音路面物料,惠及 15 万名居民。
      - 已在 19 个现有路段完成加装隔音屏障,令 64 000 名居民受惠,另有四个路段的隔音屏障正在兴建中。
      - 于 2021 年活用「声学相机」成功处理约90 宗有关固定工商业噪音的投诉。
       
      水质
      -
      在污水基础设施投资了 30 亿元,自 1990年以来的总投资金额已达 620 亿元。
      -
      在谘询业界后,推出一项自愿淘汰含微胶珠的个人护理及化妆产品计划:「 Bye Bye 微胶珠」约章。
      -
      支持一项污水监测研究,从排污系统中侦测「 2019冠状病毒病」,并查找感染个案的地点。
       
      环境评估与规划
      - 完成审阅 265 宗提交予行政会议、立法会和其他决策机关考虑的拨款和政策议案中有关环境影响部分。
      - 完成审批 40 项就重建市区旧工业楼宇以作住宅或商业用途的项目所提交的土地污染评估报告。
      - 自 2020 年 9 月成立内部航拍机队后,至2021 年年底,已使用航拍机进行逾 40 多项行动。
       
      环境执法
      - 推出流动应用程式「好好斗」以支援更有效地处理装修废物。
      - 加强打击店铺叫卖噪音的巡查和执法。
      - 实施《汞管制条例》。
       
      减废
      -
      公布《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
      -
      启用两个分别设于西贡和湾仔区的全新回收环保站。
      - 完成智能回收系统为期一年的技术测试,并建立了一个供本地应用的平台,让不同的智能回收硬件及软件共同构建香港的智能回收系统。
      - 已有约 12 万名市民透过使用「绿绿赏积分卡」参与乾净回收。
      - 「绿展队」的减废回收外展支援服务扩展至全港 18 区。
      - 继续营运社区回收网络「绿在区区」,包括约 150 个收集点。其中一组收集点为22 间「回收便利点」,平均每月收到乾净的可回收物量较上一代的社区回收中心上升超过四倍。
       
      废物处理设施
      - 启用 Y·PARK [林·区] 将园林废物转化成再生产品。
      - 批出生物炭生产试验设施的设置和营运合约。
      - 继续发展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以提升处理厨余的能力,预期于 2024 年投入运作。
      - 继续于沙田污水处理厂进行「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预计于 2023 年投入运作。
      - 继续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I·PARK1)的设计和建造工程,设施预计于 2025 年投入运作。
      - 新界东南堆填区的基本扩建工程已完成,并于 2021 年 11 月起接收建筑废物。
      - 完成新界东北堆填区扩建工程的招标评估。
      -

      继续筹备新界西堆填区扩建。

       
      能源
      - 承诺于 2035 年或之前停用煤作日常发电。
      - 公布香港首个可再生能源目标,于 2035年或之前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燃料组合中所占的比例至 7.5% 至 10%,往后逐步提升至 15%。
      - 公布在 2050 年或之前减少商业楼宇的用电量 30% 至 40%,及减少住宅楼宇用电量 20% 至 30%,并在 2035 年或之前达到以上目标的一半。
      - 自「上网电价」计划于 2018 年推出至2021 年年底,批出逾 17 000 宗申请。
       
      自然保育
      - 建议在后海湾建立湿地保育公园系统。
      - 优化公私营界别合作计划,以促进保育具重要生态价值的地点,并同时释放其发展潜力。
      - 乡郊保育资助计划共批出 17 个乡郊保育与复育项目,并促成荔枝窝的旅馆牌照申请。
      - 启用海下游客中心。
      - 扩展深湾限制地区及延长其限制期以加强保护濒危绿海龟。
      -

      全面实施禁止本地象牙贸易,以保护濒危大象。

      -

      庆祝香港地质公园成立十周年。

       
      建立合作关系
      - 制作五套动画短片,向汽车维修业界宣传良好作业方式和推广环保讯息。
      - 与香港建造商会及发展局合作,向建造业宣传最佳环保作业方式。
      - 为有意申请食肆牌照的人举办讲座,讲解煮食油烟的控制设备。.
      - 推出「升级路旁环保斗资助计划2021-22」。
       
      公众意识
      - 透过「ben don go!」先导计划提供可重用餐盒借用服务,推广「外卖走塑」。
      - 推出「无塑可能」创新方案比赛,吸引大专生提交减少即弃塑胶的创新方案。
      - 推出《环保好「佣」易》宣传计划,向香港外籍家庭佣工宣扬绿色生活。
      - 在网上推出《ECC低碳饭局》,吸引逾213 000 人次浏览。
      - 继续「减废回收 2.0」宣传运动。
      - 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批出 238 个社区项目,总资助金额约 1.933 亿元。
      - 2021 年度的「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及「香港绿色创新大奖」分别接获 3 137 及 94份申请。
      -

      「学生环境保护大使计划」与「环保风纪计划」共招募逾 10 500 名学生参加。

       
      可持续发展
      -
      就「管制即弃塑胶」展开公众参与活动。
      - 约 31 000 名师生参与 2020-21「可持续发展学校外展计划」,并把计划扩展至小学。
      - 推出第 14 轮可持续发展基金拨款资助申请。
      - 推出「长远减碳网上学习平台」。
       
      气候变化
      - 宣布减碳中期目标,力争在 2035 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从 2005 年的水平减半,以及在 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公布《香港气候行动蓝图 2050》,详细阐述实现碳中和的策略及行动。
      - 政府拨款二亿元成立的「低碳绿色科研基金」已批出 14 个项目。
       
      跨境与国际合作
      - 举行「粤港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两地在 2021 年的合作进度,并议定 2022 年的合作计划。
      -
      举行第 32 次深港环保合作交流会,检讨在 2021 年的合作进度,并议定 2022 年的合作计划。
      - 与广东省及澳门已开展联合研究,深入了解大湾区内臭氧的成因、特性和传输。
      - 最新一期「清洁生产伙伴计划」于 2020年 6 月展开,已批出 330 个资助项目,所涉金额超过 6, 000 万元
      - 实施《汞管制条例》以确保香港全面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所订的责任。
      - 举办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及环境局协办的「国际环保博览 2021」;以「推动绿色复苏迈向碳中和」为主题。
         
  • 2020
    • 2020年
      空气
      -
      开展更新空气质素指标的立法程序。
      -
      推出鼓励与管制并行计划,在2027年年底前分阶段淘汰约40 000辆欧盟四期柴油商业车。
      -
      扩大「新能源运输基金」的资助范围,资助试验及应用各项商用绿色创新运输技术。
      - 推出20亿元「EV屋苑充电易资助计划」,资助现有私人住宅楼宇停车场安装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
      - 2020年10月起分阶段收紧新登记电单车、设计重量逾3.5公吨小巴及设计重量不逾九公吨巴士的废气排放标准。
      - 展开《第八份技术备忘录》检讨工作,以进一步收紧发电厂的排放上限。
       
      噪音
      - 就规划住宅发展项目采用挡音式减音窗发布专业守则。
      - 完成102个地区路段重铺低噪音路面,惠及146 000名居民。
      - 已在19个现有路段完成加装隔音屏障,令约64 000名居民受惠,另有两个路段相关工程已开始动工。
       
      水质
      -
      在污水基础设施投资了20亿元,自1990年以来的总投资金额已达590亿元。
      -
      推行海岸先锋计划,在清洁海岸的范畴创造临时职位。
      -
      就推行自愿淘汰含有微胶珠的个人护理产品及化妆产品计划谘询业界。
      -
      支援一项污水监测研究,从排污系统中侦测2019冠状病毒的散播及追踪感染个案。
       
      环境评估与规划
      - 在规划新发展区时继续采用环保设计,促进绿色生活环境 。
      - 继续推广采用最先进的施工方法,以尽量减少对环境影响和加快造地 。
      - 完成审阅237宗提交予行政会议、立法会、和其他决策机关考虑的拨款和政策议案中有关环境影响部分。
       
      环境执法
      - 荣获环境系统研究所颁发的2020年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特别成就奖,对署方研发创新地理信息系统的努力予以认同。
      - 抽查540宗进口装运,堵截约90个载有非法进口废物的货柜。
      - 安排妥善处理2019冠状病毒检测和隔离检疫计划所产生的医疗及受污染废物。
       
      减废
      - 社区回收:整合全新的社区回收网络「绿在区区」,包括22间「回收便利点」(前称「绿在区区」)和超过100个「回收流动点」;扩展为社区提供减废和回收外展支援的「绿展队」服务至六个新增地区;并在全线「绿在区区」回收点引入《绿绿赏(电子)积分计划》,鼓励公众参与回收。
      - 回收设施:就将于公共空间设置的新设计回收桶谘询公众意见;在部分社区回收设施推出「智能回收系统先导计划」;并从食环署接手设置在公共空间的废物分类回收桶的管理工作。
      - 废塑胶:推出为期两年的先导计划,在东区、观塘和沙田收集和回收所有种类的非工商业的废塑胶;在约45间中小学推行「校园『走塑』午膳所需设备先导计划」;并完成了逆向自动售货机(「入樽机」)的技术测试,为推行入樽机先导计划收集塑胶饮料容器作准备。
      - 废纸:开展全港废纸收集和回收服务,以提升本地废纸回收的质和量,推动本地回收环保收业的可持续发展。
      - 支持业界:为回收业界提供纾困措施,以应付「2019 冠状病毒病」疫情导致的营商困难。
      - 垃圾收费:继续资助社区参与项目,在各类处所试用模拟指定垃圾袋(类似建议的 垃圾收费机制下的安排)-截至2020年年底,约有180个项目获共约1.5亿元资助。
       
      废物处理设施
      - 批出兴建及营运Y·PARK合约,推动园林废物转化为有用物料;预计于2021 年启用。
      - 继续发展O·PARK2以增加厨余回收量;预计于2023年投入运作。
      - 宣布于2023年将「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扩展至包括沙田污水处理厂。
      - 继续就I·PARK进行设计及兴建工作,将于2025年投入运作。
      - 继续新界东南堆填区扩建工程,并为其余两个策略性堆填区-新界东北 堆填区及新界西堆填区-进行扩建准备工作。
       
      能源
      - 透过实现将煤占发电燃料组合的比例由2015年的一半减至少于四分一的目标,改善发电燃料组合。
      - 「上网电价」计划自2018年推出以来已审批逾11 000个申请。
      - 获批拨款43亿元,在启德发展区推行新增区域供冷系统。
      - 超越于2019-20年把政府建筑物用电量在五年内减少5%的目标,最终节省7.8%用电。
      - 超过3 600个处所签署《节能约章》及逾500个处所签署《4T约章》。
       
      自然保育
      - 审批乡郊保育资助计划的各项乡郊保育和活化项目。
      - 在荔枝窝和沙罗洞进行小型改善工程以改善及活化偏远乡郊。
      - 加强郊野公园管理以应对「2019 冠状病毒病」疫情。
      - 完成指定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
      - 在海岸公园实施新渔业管理策略。
      - 建议扩展深湾限制地区及延长限制期以加强保护绿海龟。
       
      建立合作关系
      - 完成升级环保斗试验计划。
      - 就即将实施的废塑胶进出口和转口管制,为航运及回收业界举办了四场简报会。
       
      公众意识
      - 推出「减废回收 2.0」宣传运动,推广社区回收网络、走塑生活和厨余回收。
      - 透过宣传运动和其他提倡外卖走塑等活动推动市民环保抗疫。
      - 继续实行可重用餐具借用计划,减少使用即弃塑胶餐具。
      - 在2020年,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共约1.27亿元资助166宗社区发起项目。
      - 2020「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及「香港绿色创新大奖」分别接获2 785及86份申请,并表扬了2019年的214名得奖单位。
      - 「学生环境保护大使计划」招募超过7 700名学生参与,72间学校获颁发「香港绿色学校奖」。
       
      可持续发展
      - 欢迎政府决定采纳委员会就公众参与所提出的建议,并争取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 欢迎40间中小学,共约9 200名师生,参与「可持续发展学校外展计划」。
      - 「可持续发展学校奖励计划」表扬50间中学,当中举办的活动接触约10万名师生和社区人士。
       
      气候变化
      - 宣布香港将致力争取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 成立二亿元的「低碳绿色科研基金」资助有关减碳及环境保护的科研项目。
       
      跨境与国际合作
      - 举行「粤港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小组」第二次会议。
      - 与广东省开展《2020年后区域空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和浓度水平研究》。
      - 投放3.11亿元延续「清洁生产伙伴计划」五年。
      - 修订规例管制汞的进出口,以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责任。
         
  • 2019
    • 2019年
      空气
      -
      完成建议收紧空气质素指标的三个月公众谘询。
      -
      规定船舶在本港水域使用低硫船用燃料。
      -
      收紧2024年的发电厂排放上限。
      - 收紧新核准非道路车辆的排放标准。
      - 实施「办公室及公众场所室内空气质素检定计划」下的新室内空气质素指标。
       
      噪音
      - 合共为88个地区性路段重铺了低噪音路面物料,令约142 000名市民受惠。
      - 合共在18个现有路段加装了隔音屏障,令约58 000名市民受惠,另有两个路段的工程亦开始动工。
       
      水质
      -
      1990年至2019年总共投资了570亿元发展污水基础设施,单是2018-19年度便投放了20亿元。
      -
      全部41个宪报公布泳滩均符合「水质指标」。
      -
      协调及在本港举办了超过110次海岸清洁活动。
      -
      首次与广东省政府部门联合举办海岸清洁活动。
       
      环境评估
      - 应用智能科技辅助环保署的工作,包括研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及沉浸式CAVE模拟实境系统。
      - 批准船湾高尔夫球场及元朗净水设施的环评报告。
      - 就《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和其他策略性研究提供环境方面的建议。
      - 审阅290宗提交予行政会议、立法会、和其他主要机关考虑的拨款和政策议案中有关环境影响部分。
      - 为专业人士及持份者举办环评程序的培训和重温课程。
      - 促进与内地环评交流及合作,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和大湾区各环评部门举行工作会议,以及参与国家生态环境部及澳门环境保护局的实习计划。
       
      环境执法
      - 抽查超过1 200个进口废物货柜,较2018年增加逾 50%。截获超过130个载有非法进口废物的货柜,较2018年增加逾70%。
      - 完成61宗涉及非法进出口废物的检控,较2018年的43宗显著增加。
      - 向废塑胶回收场发出的空气污染消减通知书增至17份,数字大幅高于2018年的3份。
       
      减废
      - 继续加强公众对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的认识,包括启动「揼少啲 悭多啲」运动推广减废和成立新的外展队(现称「绿展队」)为社区提供减废及回收的实地协助和支援。 Š
      - 扩展玻璃容器回收及处理服务,推出《玻璃容器回收约章》。
      - 继续检讨「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以加强其成效和筹备就计划的未来路向谘询公众。
      - 着手筹备就塑胶饮料容器引入新的生产者责任计划。
      - 展开应用以逆向自动售货机(入樽机)收集废塑胶饮料容器的技术测试。
      - 透过回收基金向回收商提供租金资助,并推行新计划资助新企业和初创回收企业。
      - 与零售业界沟通,探讨推行减少使用塑胶包装物料的可行措施。
       
      废物处理设施
      - 批出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的设计、兴建及营运合约,藉此提升厨余回收能力,预计于2022年启用。
      - 厨余预处理设施投入运作,在大埔污水处理厂推行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并展开沙田污水处理厂同类设施的调查研究及设计工作。
      - 「源·区」(T·PARK)荣获「2019年香港环境卓越大奖」优异奖。
      - 继续设计和建造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I·PARK),预计于2025年启用。
      - 继续进行新界东南堆填区扩建工程及新界西堆填区堆填气体再用厂的建造工程。
       
      能源
      - 提出法例修订,豁免参与「上网电价」计划的个人申请商业登记及就上网电价收入缴纳利得税。
      - 推行「采电学社」,免费为学校及社福机构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
      - 推出「可再生能源证书」计划,为社区提供另一途径支持清洁能源。
      - 政府建筑物用电量四年内减少5%。
      - 实施新的《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则》,《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新增五类产品。
      - 年内共3 800间机构签署《节能约章》,逾1 500个处所签署《4T约章》。
       
      自然保育
      - 成立乡郊保育谘询委员会及推出乡郊保育资助计划。
      - 进行指定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的法定程序。
      - 进行法例修订程序,以在海岸公园实行新的渔业管理策略。
      - 谘询公众对提升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的康乐及教育潜力的意见。
      - 庆祝麦理浩径40周年纪念。
      - 继续推行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6-2021。
       
      建立合作关系
      - 透过「香港建造商会香港建筑环保大奬」、「环保建筑模型比赛」及「港铁-环保署联合环保论坛」向建造业推广最佳实务指引。
      - 为黄大仙区议会举办的「优质大厦管理比赛」进行20次楼宇视察。
      - 举行汽车维修业界的环保实务座谈会。
      - 举办一系列三场的座谈会的首场,向废物处理商讲解即将实施的废塑胶及废纸进出口管制措施。
       
      公众意识
      - 启动「外卖走塑 餐具先行」运动第二阶段。
      - 举办「走塑FUN墟」庆祝世界环境日及世界海洋日。
      - 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逾2.05亿元资助186宗社区发起的项目。
      - 2019「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及「香港绿色创新大奖」打破历来纪录接获2 608份申请,并表扬了2018年的214个得奖单位。
      - 粉岭、湾仔及流动环境资源中心和龙虎山环境教育中心共吸引逾107 000人次参观。
      - 「学生环境保护大使计划」招募超过8 300位学生参加,40间学校获颁发「香港绿色学校奖」。
       
      可持续发展
      - 透过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推展公众参与为香港拟定长远减碳策略。
      - 举行「高等院校学生推动可持续发展奖」颁奖典礼。
       
      跨境与国际合作
      - 两个跨境合作小组合并成为「粤港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小组」。
      - 与广东省共同开展2020年后区域空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及浓度水平的研究。
      - 落实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纳入区域空气监测网络的监测范围。
      - 首次与广东省进行海岸清洁联合行动。
      - 「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计划嘉许180家表现优秀的企业。
         
  • 2018
    • 2018年
      空气
      -
      完成空气质素指标的检讨。
      -
      通过法例规定新登记非道路车辆须达到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排放标准。
      -
      公布更严格的规定,收紧本地水域内远洋船只的燃料含硫量上限。
      - 收紧环保商用车辆登记税宽减的认可标准。
       
      噪音
      - 截至2018年底,合共为76个地区性路段重铺了低噪音路面物料,令约134 000名市民受惠。
      - 截至2018年底,合共在17个现有路段加装了隔音屏障,令约56 000名市民受惠;另有三个路段正在展开工程。
       
      水质
      -
      全部41个宪报公布泳滩均符合「水质指标」。
      -
      「海岸清洁跨部门工作小组」重组为「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工作小组」,以扩阔其职能范围。
      -
      采取行动减少近岸污染及改善维港沿岸水质。
       
      环境评估
      - 批准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鲤鱼门海旁改善计划及其他大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 就《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和其他策略性研究提供环境方面的建议。
      - 审阅303宗提交予行政会议和立法会等主要机关考虑的拨款和政策建议的环境影响。
      - 继续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合办交流和暂驻计划,促进中港联系合作。
      环境执法
      - 推行强制性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
      - 在年底前于约70个非法处置废物的黑点设置监察摄录系统。
      - 加强执法管制商铺推销货品时造成的噪音滋扰。
       
      减废
      - 继续配合立法会审议垃圾收费修订条例草案。 Š
      - 联同20个团体推行垃圾收费实践计划,参与的社会界别涵盖公共屋邨、乡郊地区、商场及餐饮业。
      - 预留额外拨款,于2019-20年度起提升每年的资助以加强推动减废及回收的工作。
      - 继续提供拨款支持非牟利机构推行垃圾收费社区参与项目。截至2018 年年底,已有超过80项目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获得总额7,500万元拨款。
      - 实施新的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为配合计划而兴建的WEEE·PARK于2018年全面投入运作。
      - 启用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回收工商业的厨余,并将其处理后转化为能源和堆肥。
      - 展开先导计划,向90间中小学校提供小型厨余处理机及教材。
      - 新的「绿在区区」项目在屯门及葵涌开幕。
       
      废物处理设施
      - 香港首个有机资源回收中心(O·PARK1)投入运作,专门处理工商业厨余。
      - 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WEEE·PARK)启用,将废电器电子产品转化为可再用物料。
      - 落实在大埔污水处理厂建造厨余预处理设施,采用与污泥共厌氧消化程序处理厨余。
      - 设立临时园林废物破碎设施,处理超级台风山竹袭港期间吹倒的大量树木及其他园林废物。
      - 「源·区」(T·Park)荣获香港园境师学会设计大奖优异奖。
      - 继续设计和建造综合废物管理设施,预计于2024年落成。
      - 新界东南堆填区扩建工程动工,并继续进行新界西堆填区的堆填气体再用厂的建造工程。
       
      能源
      - 收紧《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则》的能源效益标准,较2012年水平高18% 。
      - 加快给予可再生能源装置及建筑物 能源效益装置提供加快税务扣减。
      - 政府建筑物用电量较2015-16年度减少4.9%。
      - 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新增五类产品。
      - 推出「全民节能2018」运动。
      - 宣布分别于2018年10月1日及2019 年1月1日开始根据新订《管制计划协议》实施各项计划。
       
      自然保育
      - 成立乡郊保育办公室协调和推广乡郊保育及活化事务。
      - 进行研究,制订建议以提升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的康乐及教育潜力。
      - 继续推行三步计划逐步淘汰象牙贸易,并提高非法买卖濒危物种的刑罚。
      - 继续推行「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6-2021」。
      - 继续推展独特的非原址换地安排, 以保护沙罗洞这极具生态价值的地方,以及为沙罗洞和荔枝窝拟定适当的小型改善工程。
       
      建立合作关系
      - 联同香港建造商会制作私营工程处置拆建废料运载记录制度指引。
      - 参与黄大仙、九龙城及观塘区议会举办的「优质大厦管理比赛」,为参赛楼宇进行共52次视察。
      - 走访约50间汽车维修工场推广良好环保作业方式。
      - 与其他政府部门进行联合行动,减少燃烧香烛冥镪造成的空气污染滋扰。
       
      公众意识
      - 推出「可重用餐具借用计划」,提供可重用餐具予大型活动筹办团体借用,藉此倡导走塑及重用餐具的环保文化。
      - 举办「零废FUN墟」庆祝世界环境日及推展「绿色年宵」计划。
      - 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逾2.16 亿元资助174宗社区发起的项目。
      - 2018年「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及「香港绿色创新大奖」共接获2 034 份申请,并表扬了2017年的201个得奖单位。
      - 粉岭、湾仔及流动环境资源中心和龙虎山环境教育中心共吸引逾122 000人次参观,五个「绿在区区」设施亦录得288 000人次参观(见减废篇)。
      - 「学生环境保护大使计划」招募超过10 100位学生参加,59间学校获颁发「香港绿色学校奖」。
       
      可持续发展
      - 协助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筹备公众参与活动,与民共议为香港拟定长远减碳策略。
      - 可持续发展基金的第13轮申请共批出650万元拨款,资助七个项目。
      - 「高等院校学生推动可持续发展奖」选出五份获得「项目规划奖」的优异建议书。
       
      跨境与国际合作
      - 邀请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就香港长远减碳策略展开公众参与活动。
      - 推出低碳生活计算机。
      - 将短链氯化石蜡及三丁锡化合物纳入《有毒化学品管制条例》管制, 以回应《鹿特丹公约》附表三的有关修订。
      - 与广东省共同成立科硏小组,开展2020年后区域空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和浓度水平研究。
      - 完成粤港澳区域性PM2.5联合研究。
      - 与深圳及澳门的环保单位举行会议。
      - 为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联席会议举办环境技术交流会,研究区内危险废物的转移
         
  • 2017
    • 2017年
      空气
      -
      继续检讨空气质素指标,并开展公众参与活动,收集公众对改善空气质素的可能新措施的意见。
      -
      宣布收紧发电厂的排放上限。
      -
      继续淘汰欧盟四期以前柴油商用车辆。截至2017年年底,已淘汰约60200辆。
      - 支持试验电动巴士等更环保的车辆。
      - 逐步收紧首次登记车辆的排放标准。
       
      噪音
      - 截至2017年年底,合共为73个地区性路段重铺了低噪音路面物料,令约132000名市民受惠。
      - 截至2017年年底,合共在17个现有路段加装了隔音屏障,令约56,000名市民受惠;另有两个路段正在开展工程。
       
      水质
      -
      全部41个宪报公布的泳滩连续第八年全部符合「泳滩细菌水质指标」。
      -
      透过海岸清洁跨部门工作小组统筹工作,继续努力减少海上垃圾与海岸废物,并清理黑点。
      -
      制订「粤港跨境海漂垃圾事件通报机制」,并试行「海上垃圾通报警示系统」。
       
      环境评估
      - 批准元朗南及小蚝湾新发展区的环境影响评估(环评)报告。
      - 就新界北及北大屿山的策略性房屋研究提供环境方面的建议。
      - 审阅280多宗提交予行政会议和立法会等主要机关考虑的拨款及政策建议的环境影响。
      - 继续本港与内地以及国际社群就环评事宜进行专业交流与合作。
       
      环境执法
      - 进行了逾700次电子废物回收场巡查,结果有88个成功检控个案。
      - 就怀疑非法进出口有害废物检查了逾700个货柜,并完成了65宗检控。
      - 截至年底,在50个非法弃置建筑废物黑点安装了监察摄录系统。根据系统收集得来的资料成功检控69宗非法弃置建筑废物的个案,并发出了23张定额罚款通知书。
      - 聘请承办商提交计划,用以实施医疗废物管制计划的电子运载纪录系统,以取代传统的纸张形式系统。
       
      减废与回收
      - 宣布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的实施计划。举办了约90场简报会,收集社区与不同持份者的意见。 Š
      - 继续提供拨款,支持非牟利机构推行社区参与项目,以累积在不同设定下征收都市固体废物费用的经验。截至2017年年底,超过50项计划获得拨款,总额约为5,500万元。
      - 新的「绿在区区」项目在观塘、元朗及深水埗投入服务。
      - 继续透过总额10亿元的回收基金,向回收业提供支援。由2015年至2017年年底,已资助115个项目,拨款总额约为9,000万元。
       
      生产者责任计划
      - 完成了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的法例修订、推出除旧服务先行计划、进一步推动业界为实施生产者责任计划作好准备,而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WEEE·PARK)开始初期运作。Š
      - 批出港岛区(包括离岛区)和新界区的玻璃管理合约,为玻璃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作好准备。
      - 就塑胶饮料与个人护理产品容器的新生产者责任计划展开可行性研究。
       
      废物处理设施
      - 批出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设计、兴建及营运合约,设施将于2024年投入运作。 Š
      - 于2017年批出「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的设计、兴建及营运合约。
      - 庆祝T·PARK [源·区]投入运作一周年。T·PARK [源·区]的启用,大大减少了弃置于堆填区的特殊废物。T·PARK [源·区] 并获得绿建环评新建建筑1.1版暂定铂金级的最高评级。
      - 处理工商厨余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以及第二期的招标流程接近完成。
       
      能源
      - 与两家电力公司签订2018后生效的《管制计划协议》,条文包括推动能源效益和节能,以及可再生能源。
      - 提交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第三阶段的立法修订,扩大涵盖范围,把额外五类电气产品纳入该计划。
      - 推出「全民节能2017」运动,包括新的「4T约章」计划,以设定及实现节能目标;逾1,000个处所已签署参加。
      - 向逾3,000名参加者颁发铂金奖,表扬他们遵守承诺,在晚上11时至早上7时期间关掉户外灯光;另外向逾1,200名午夜至早上7时期间关灯的参加者颁发金奖。
       
      自然保育
      - 继续实施《计划》。
      - 继续进行独特的非原址换地建议,保护具重要生态价值的沙罗洞地带。
      - 向立法会提交法案以淘汰象牙贸易和加重濒危物种非法贸易的罚则。
      - 庆祝香港郊野公园成立40周年。
      - 展开香港水域珊瑚白化的研究
       
      建立合作关系
      - 与香港建造商会合作推广一份实务指引,鼓励妥善弃置私营工程项目的拆建废料。
      - 联同香港建造商会、政府部门、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及其他合作伙伴举办论坛与座谈会,推广建筑业的最佳环保作业方式。
      - 为黄大仙区议会举办的优质大厦管理比赛,对参赛楼宇进行共16次的视察。
      - 为汽车维修业举办实习工作坊,示范水溶性及低VOC汽车涂料的应用。
      - 为饮食业举行讲座,介绍控制煮食油烟的设备和系统。
      - 在盂兰节期间试行以其他祭祀形式来代替燃烧纸祭品。
       
      公众意识
      - 举办「乾净回收」运动及「世界环境日」「零碳Fun墟」,动员社区支持减废、乾净回收及低碳生活。
      - 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出逾1.71亿元款项,支持150项由社区发起的项目。
      - 「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及「香港绿色创新大奖」收到1,674份申请,并表扬了2016年的180个得奖单位。
      - 招待了逾98,000名参观者前往粉岭、湾仔和流动环境资源中心,以及龙虎山环境教育中心。此外,五个「绿在区区」项目也接待了约288,000名访客。
      - 「学生环境保护大使计划」成功招募逾10 ,200名学生;另向56间学校颁发「香港绿色学校奖」。
       
      可持续发展
      - 就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推广可持续使用生物资源公众参与报告书》采取行动。
      - 展开第13轮可持续发展基金申请。
      - 展开第二届「高等院校学生推动可持续发展奖」。
       
      跨境与国际合作
      - 公布《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设立目标,在2030年把香港的碳强度由2005年水平降低65%至70%。
      - 制订「粤港跨境海漂垃圾事件通报机制」,并试行「海上垃圾通报警示系统」。
      - 与当时的环境保护部(现称生态环境部)官员会面,就中央政府将收紧固体废物进口限制交换意见。
      - 与深圳海事局、当时的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现称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及交通运输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设立深港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室。
         
  • 2016
    • 2016年
      空气
      -
      开展空气质素指标的检讨。
      -
      透过特惠资助计划,持续淘汰欧盟四期以前柴油商业车辆。截至2016年年底,已淘汰约49 700架车辆。
      -
      支持试验电动巴士等更环保的运输工具。
      - 宣布从2021年起收紧发电厂的排放上限。
       
      噪音
      - 在低噪音建筑设备清单中加入更多种类,令可符合「优质机动设备」资格的设备类别增加至15项。
      -继续以低噪音路面物料重铺地区性道路;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69个路段重铺了低噪音路面物料,令约13万名市民受惠。
      -继续在现有路段安装隔音屏障;截至2016年年底,合共在17个现有路段加装了隔音屏障,令约56 000名市民受惠;另有两个路段正在开展工程。
       
      水质
      -
      全部41个宪报公布的泳滩连续第七年全部符合泳滩「水质指标」。
      -
      统筹跨部门工作,应对夏季时香港南面泳滩及沿岸地区涌现的大量海上垃圾。
      -
      在「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框架下成立「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
      -
      就进一步提升维多利亚港沿岸水质,开展为期两年的顾问研究。
       
      环境评估与规划
      - 批准多项重大发展项目的环评报告,包括东涌新市镇扩展、洪水桥新发展区和沙田岩洞污水处理厂。
      - 就全港与区域发展计划、岩洞与地下空间发展、废物基建发展、水资源管理计划等的策略性研究提供环境方面的建议。
      - 审阅268宗向行政会议和立法会等重要机构提交的拨款申请及政策议案的环境影响段落。
      - 为香港、中国内地、澳洲、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的环评规管机构及专业人士举办了一场国际环评法例与政策的圆桌论坛。
      - 在环保署与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所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书下,加强香港与中国内地在环评制度与实践上的交流和合作。
       
      环境执法
      - 继续加强打击非法弃置废物,并检讨于2015年在12个黑点安装试验性监察摄录系统的成效。
      - 巡查各个电子废物回收场逾400次。
       
      减废及废物处理设施
      - 着手筹备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的相关立法工作,为引入赋权法例做好准备。 Š
      - 立法会通过自2017年起上调建筑废物处置收费。
      - 有关废电器电子产品及玻璃饮料容器的生产者责任计划的赋权法例获得通过。
      - 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动工兴建。
      - 引入规管回收「废置食用油」的计划。
      - 新的「绿在区区」项目在观塘及元朗落成。
      - 结合污泥处理与社区设施 T ·PARK [源 ·区] 已全面投入运作。
      - 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建造工程经已启动;落成后每天可处理200公吨厨余,并将其转化为电力与堆肥。
      - 接获符合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预审资格的投标者所递交的标书,并开展就「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招标程序的准备工作。
      - 随着指定新界东南堆填区只接收建筑废物后,实施废物分流计划。
      - 第一期「活化已修复堆填区资助计划」接获27份申请。
      - 继续为扩建堆填区进行准备工作。
       
      能源
      - 就2018年后生效的《协议》与两家电力公司展开谈判。
      - 继续增加本地天然气发电比例,以达致2020年发电燃料组合方案。
      - 推出「全民节能2016」运动,以促进相关方面合作,在社区推动节能。
      - 推出《户外灯光约章》,以应对光滋扰并减少户外灯光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
      - 为来自建筑界及能源供应组织的持份者举行绿色建筑参与活动。
       
      自然保育
      - 公布《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6-2021)。
      - 就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贸易制订计划。
      - 指定大小磨刀海岸公园。
      - 在郊野公园展开第二阶段的「自己垃圾 自己带走」公众教育活动。
      - 提升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易达程度及显见程度。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与发展局及香港建造商会合办推广活动,鼓励建造业采用最佳环保作业方式。
      - 参与九龙城区议会及黄大仙区议会举办的「优质大厦管理比赛」,对参赛楼宇进行共37次的视察
      - 支持民政事务总署筹办的「私人楼宇优质管理推动计划」。
      - 在汽车业训练委员会举办的研讨会上,向汽车维修业从业员讲解相关环保法例。
      - 为饮食业举办讲座,介绍适用于清除来自食肆煮食油烟的空气污染控制设备。
      - 委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继续推行「绿色盂兰」计划,以找出方法纾缓盂兰节期间因焚烧冥镪及纸祭品而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
       
      公众的环保意识
      - 透过「乾净回收」运动及「世界环境日」公众宣传活动,动员社区实践乾净回收及低碳生活。
      - 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批出逾 1.7亿元款项,资助193项由社区发起的计划。
      - 2016「香港环境卓越大奖」 及「香港绿色创新大奖」共收到1 505份申请;2015「香港环境卓越大奖」颁奖典礼表扬了184个获奖单位。
      - 「绿在沙田」及「绿在东区」合共接待逾159 000人次的访客; 粉岭/荃湾/湾仔/流动环境资源中心以及龙虎山环境教育中心则接待了逾91 000人次的访客。
      - 「学生环境保护大使计划」成功招募逾10 300名学生;另向58间学校(包括12间幼儿学校)颁发「香港绿色学校奖」。
      - 加强推行「校园电脑电器齐回收」计划,年内合共回收4 200部旧电脑电器。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推出以「推广可持续使用生物资源」为题的公众参与项目。
      - 推出以本地高等院校学生为对象的一项新的奖励计划,鼓励他们规划及推行有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 接受可持续发展基金第12轮拨款申请。
      - 78间学校参予「可持续发展学校外展计划」,44间学校参予「可持续发展学校奖励计划」。
       
      跨境与国际合作
      - 与广东省当局签订《2016-2020年粤港环保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跨境合作。
      - 与交通运输部辖下的海事局签订《内地与香港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协议》。
      - 成立跨部门的「气候变化督导委员会」。
      - 与商界领袖午宴,讨论气候变化问题及举行「气候变化持份者参与论坛」。
      - 为香港上市公司举办「碳审计研讨会」。
         
  • 2015
    • 2015年
      空气
      -
      实施新规例,管制远洋船只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废气排放。
      -
      宣布从2020年起收紧发电厂的排放上限。
      -
      继续推行特惠资助计划淘汰欧盟四期以前柴油商业车;截至2015年年底,已有约38 600辆旧车被淘汰。
      - 支持环保车辆的试验,包括电动巴士。
      - 在多条繁忙路段设立专营巴士低排放区,专营巴士公司须调派低排放的巴士行驶相关区域。
       
      噪音
      - 推出以建造业及酒牌处所为对象的新网站,以推广可缓减其营运噪音的良好作业手法。
      -截至2015年底共有61个路段重铺了低噪音路面物料,令约12万名市民受惠。
      -截至2015年底共有17个现有路段加建了隔音屏障,令约5万6千名市民受惠。
       
      水质
      -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设施启用。
      -
      41个宪报公布的泳滩连续第六年全部符合水质指标。
      -
      展开清洁海岸宣传活动。
       
      环境评估与规划
      - 与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加强在环评方面交流及合作。
      - 由1998年至2015年底,根据《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合共批准193宗项目的环评报告。
      - 审批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沙田滤水厂原地重置工程(南厂)及连接葵青交汇处上斜路至葵涌道天桥的环评报告。
      - 就全港发展、新界北新市镇发展、岩洞及地下空间发展策略性研究提供环境上的建议。
      - 审阅321宗向政策委员会、行政会议和立法会等官方决策机构提交的拨款申请及政策议案的环境影响段落。
       
      奉公守法
      - 透过执法和外展活动支援全港所有零售点实施塑胶购物袋收费。
      - 在26个地点举行推广及教育活动,宣传完善处置建筑废物。
      - 配合「全城清洁2015@家是香港」运动,在12个非法倾倒建筑废物的黑点安装监察摄录机作试验。
      - 配合打击非法倾倒商业及建筑废物的运动,在醉酒湾装设监察摄录机。
       
      废物
      - 预留5,000万元拨款,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的相关社区参与项目。
      - 就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提出立法建议,并批出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的合约。
      - 为饮品玻璃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提出立法建议,并扩大玻璃樽回收网络,服务范围涵盖七成人口。
      - 「绿在区区」首两个设施在沙田及东区开幕。
      - 全面推行「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
      - 检讨「建筑废物处置收费计划」,研究调整收费。
      - 推行「咪嘥嘢食店」计划,鼓励食肆减少厨余。
      - 立法会批准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拨款。
      - T‧PARK [源‧区](污泥处理设施)启用。
      - 推出「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
      - 实施废物分流计划,为日后新界东南堆填区只接收建筑废物作准备。
      - 继续推展堆填区扩建计划。
      - 开始研究确立额外废物管理及转运设施,满足香港远至2041年的需要。
      - 订立法例要求,确保废物收集车装妥减低环境滋扰的设备。
      - 推出「活化已修复堆填区资助计划」。
       
      能源
      - 推出《香港都市节能蓝图2015~2025+》,定下目标在2025年前将能源强度降低40%(以2005年为基年)。
      - 开展「全民节能」运动,推广公众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益。
      - 就电力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公众谘询。
      - 公布2020年新发电燃料组合方案,协助香港达到在2020年前将碳强度(本地生产总值每单位产生的温室气体数量)降低50-60%(以2005年为基年)的目标。
      - 接纳户外灯光专责小组对于减低户外灯光造成的光滋扰及能源浪费的建议,开始推行各项措施。
       
      自然保育
      - 合办首届「香港生物多样性节」以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新标识。
      - 推出郊野公园「自己垃圾 自己带走」公众教育计划。
      - 加强管制象牙贸易。
      - 谘询持份者关于拟建大小磨刀海岸公园的边界及管理方案,并拟备未定案地图。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继续与香港建造商会和公营及私营界经营者合作,一同推广和嘉许环保作业典范。
      - - 与观塘、黄大仙、葵青及深水埗区议会联合进行环保大厦审核和引入环保物业管理措施。
      - 举办工作坊提倡汽车维修业使用水溶性汽车修补漆料。
      - 举行饮食业研讨会介绍消除煮食油烟的空气污染控制设备。
      - 委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推广「绿色盂兰节」和示范燃烧纸祭品的空气污染控制设备。
       
      公众的环保意识
      - 配合世界环境日推出「乾净回收」运动,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养成乾净回收的好习惯。
      - 启动「环保袋社区共享先导计划」,开拓更多途径促进分享及再用环保袋。
      - 主办高级别的「区区咪嘥嘢」高峰会,邀请18区区议会代表及社区持份者参与。
      - 透过「校园电脑电器齐回收计划」回收8 000件旧电脑及电器。
      - 「2015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共吸引1 210间企业角逐奖项。「2014香港环境卓越大奖」颁奖典礼表扬了175个获奖单位。
      - 粉岭、荃湾、湾仔及流动环境资源中心和龙虎山环境教育中心的访客超过87 000人次。
      - 「学生环境保护大使计划」共有逾11 700位学生参与,另52间学校获颁发「香港绿色学校奖」。
       
      可持续发展
      - 协助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筹备新一轮「推广可持续使用生物资源」公众参与。
      - 可持续发展基金接受第12轮拨款申请。
      - 57间学校参加「可持续发展学校外展计划」,52间学校参加「可持续发展学校奖励计划」。
       
      跨境与国际合作
      - 与广东省展开联合中期回顾研究,总结2015年空气污染物减排成果,并确立2020年的减排目标。
      - 签订《粤港清洁生产合作协议》及举行「粤港清洁生产合作专责小组」首次会议。
      - 举行「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第十四及十五次会议。
      - 举行「粤港应对气候变化联络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
      - 举行「深港环保合作交流会」第二十次会议。
         
  • 2014
    • 2014年
      空气
      -
      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空气质素指标。
      -
      为减少现有车辆的废气污染,政府推出总值114亿 元的特惠补偿计划协助车主换车,逐步淘汰欧盟四 期以前柴油商业车辆,另拨款1.5亿元设立计划, 为约17 000部汽油及石油气的士和小巴车主提供一 次性资助,更换废气控制装置。
      -
      为推广其他类型的车辆,政府停车场增设100部中 速充电器,可缩短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并资助专营 巴士公司测试混合动力巴士。
      - 为对抗船只废气污染,政府颁布新法例规定本地销 售的船用轻质柴油含硫量不得超过0.05%。
      - 区域合作方面,香港签订《粤港澳区域大气污染 联防联治协议书》。澳门加入「区域空气监控网 络」,并正式更名为「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 气监测网络」,三方并协定展开为期30个月的 《粤港澳区域性PM2.5(微细悬浮粒子)联合研究。
       
      能源
      -就香港未来发电燃料组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公众谘询。
      -《室内温度节能约章》录得历来最高参与数字。
       
      废物
      -
      政府接获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就如何在香港引入都市固体废物按量收费提出多项建议,并以多个屋苑作试点试验按量收费机制。
      -
      减少厨余的措施包括推出《香港厨余及园林废物计 划2014-2022》、继续推行「惜食香港运动」和在世界环境日推出「惜食关爱少厨余」主题运动。
      -
      在可回收物收集方面,玻璃容器回收网络在年内继续扩展;「校园电脑电器齐回收计划」收集超过7700件废电器电子产品。
      -
      生产者责任计划方面,立法会通过法例,落实由 2015年4月起在整个零售业界全面进行塑胶购物袋收费。此外,就引入废电器电子产品及玻璃饮料容器强制性生产者责任计划进行准备工作。
      -
      废物设施方面,污泥处理设施第一期的建造工程已 接近完成,立法会亦已通过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的拨款。此外,新界东南堆填区及新界东北堆填 区扩建计划工程的拨款以及新界西堆填区扩建计划勘察研究的拨款亦已批出。
      -
      实施计划向私人垃圾车车主提供一次性资助,确保 废物的运输过程更卫生。
       
       
      跨境与国际合作
      - 为粤港两地官员举办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坊。
       
      水质
      - 完成评估珠江河口水域纳污能力的联合研究,为日后的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建成全长21公里的隧道网络,连接港岛北及西南至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工程为现已接近竣工的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一部份。
       
      自然保育
      - 邀请各方持份者发表意见,参与拟备香港首份 《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
         
  • 2013
    • 2013年
      公众的环保意识
      - 举行「人人惜食 区区减废」高峰会,为十八区区议会及社区持份团体代表提供平台互相交流在社区推动减废行动的经验,并举行「废物源头分类计划」颁奖典礼。
      - 为世界环境日举办一连串活动。活动包括以屋苑住户为对象的「世界环境日2013 |人人惜食」推广活动,以及为中小学界举办「电脑桌布设计比赛」及为大专院校举办「短片创作比赛」,宣扬减少浪费、于日常生活中实践减少厨余的讯息。
      - 环保署联同环境运动委员会(环运会)举行「2012香港环保卓越计划颁奖典礼暨2013香港环保卓越计划开幕典礼」。
       
      奉公守法
      -
      与中华电力、土木工程拓展署、路政署及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 合办年度安全、健康及环保研讨会,推广环保建筑技术和妥善解决环境污染投诉的策略,涵盖预防投诉的工作及投诉处理的技巧。
       
      空气
      -
      就提升船用轻质柴油质素谘询本地船舶业和其他持份者的意见。
      -
      发表《香港清新空气蓝图》,全面清晰地阐述香港所面对的空气质素挑战,以及相应政策、措施和未来计划,以应对空气污染问题。
      -
      公布2012年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结果报告。
      - 就立法要求远洋船在香港水域停泊时转用清洁燃料谘询航运业界。
      - 通过《2013年空气污染管制(修订)条例》,于2014年1月1日起更新空气质素指标。
      - 为更换汽油及石油气的士和小巴的催化器及含氧感知器,推出一次性的资助计划。
      - 公布2013年上半年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结果报告。
      - 以「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取代「空气污染指数」,向市民提供更有效及适时的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信息。
      - 屯门空气质素监测站开始投入运作。
       
      能源
      -订立《室内温度节能约章》及《不要钨丝灯泡节能约章》,旨在减少空调及低能源效益钨丝灯泡的耗电。两份约章均由环境局及机电工程署联合推行。
      -公布第一批受《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影响楼宇进行能源审计的最后限期。有关楼宇包括1988年或以后签发占用许可证的商业大厦和综合大楼的商用部份。
       
      废物
      -
      批出离岛废物转运设施延续合约。
      -
      批出北大屿山废物转运站延续合约。
      -
      正式展开「惜食香港运动」以动员社会参与。这项运动旨在推动全民(包括个人、家庭,以至工商界营运者)从源头避免产生及减少厨余。
      -
      向立法会提交《2013年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以全面扩大塑胶购物袋环保征费计划至涵盖所有零售点。
      -
      完成强制性饮品玻璃樽生产者责任计划的公众谘询。
      -
      邀请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就都市固体废物按量收费的实施细节开展第二阶段共4个月的社会参与过程。
      -
      就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招标。
      -
      展开两次谘询会议,广开言路,鼓励各方就如何促进香港回收业持续发展和支援回收业务发表意见。两次会议约有130个持份者参与,分别来自回收业、环保团体、非政府机构、社区组织、学界及多个议会和委员会。
      -
      成功获得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拨款1,880万,推行『改装垃圾车资助计划』,以资助形式,协助私人垃圾车车主为其车辆加装金属车斗尾盖和污水收集缸,藉此提升垃圾车在废物运输过程中的环保表现。
      -
      招募了1 979个屋苑/住宅楼宇及861幢工商业楼宇参加「废物源头分类计划」。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与两个中小型汽车维修车房商会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协办「2013-2015汽车维修业环保亲善大使委任典礼」。
      - 与黄大仙及观塘区议会合作,为优质大厦管理比赛进行环保大厦审核。
       
      跨境与国际合作
      - 「粤港应对气候变化联络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在香港召开。
      - 合办第八届国际环保博览。
      - 合办第五届「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计划授牌仪式。
       
      可持续发展
      - 成立「推动回收业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担任主席,全力协调各决策局及部门的相关工作。
      - 可持续发展基金接受第11轮申请。
       
  • 2012
    • 2012年
      公众的环保意识
      - 环保署联同环境运动委员会(环运会)举行「2011香港环保卓越计划颁奖典礼暨2012香港环保卓越计划开幕典礼」。
      - 环保署与环运会及港铁公司合办「2012年度环运会港铁公司学界环保奖励计划」下的「绿色生活拼贴画比赛」及「绿色生活电脑绘图比赛」。
      - 为世界环境日举办一连串活动。活动包括以屋苑住户为对象的「绿色家园大行动」、以减废三大原则为主题的巡回展览及为外籍家庭佣工制作《绿色生活新煮意》低碳食谱。
      - 环运会透过「废物源头分类推广计划」推出崭新的玻璃樽回收桶。
       
      奉公守法
      -
      全面实施监管建筑漆料、船只和游乐船只漆料、汽车修补漆料、印墨、指定消费品、黏合剂及密封剂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规例。
       
      空气
      -
      政府宣布将采纳建议的新空气质素指标及推出一系列空气质素改善措施,加强保障公众的健康。政府将会立法实施新的空气质素指标。
      -
      开始实时发布空气质素监察网络所收集的微细悬浮粒子(亦称PM2.5)每小时浓度数据。
      -
      环保署联同海事处、运输署、本地船舶营运者代表和一位非政府船机工程专家成立「提升船用轻柴油质素的工作小组」,研究把境内供应的船用轻柴油含硫量上限由0.5%全面收紧至0.05%。
      - 政府推出为期3年的资助计划,透过提供一半港口设施及灯标费的宽免,鼓励远洋船在香港水域泊岸期间转用清洁燃料。
      - 新登记车辆的废气排放标准由欧盟四期收紧至欧盟五期。
      - 公布2011年及2012上半年《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结果报告》。
      - 颁布《指明牌照分配排放限额第三份技术备忘录》,收紧2017年起发电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悬浮粒子排放上限。
       
      噪音
      - 环保署已就「优质机动设备」行政系统的优化措施谘询持份者,以提倡及推动使用更宁静及环保的建筑设备。
       
      能源
      -
      全面实施《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香港法例第610章)。
      -
      公布限制销售能源效益较低的钨丝灯泡的公众谘询结果及建议未来路向。
       
      环境评估与规划
      - 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的环评报告已获通过,石鼓洲分区计划大纲图亦已通过法定审批。
       
      废物
      - 与18区区议会合作推行社区参与环境保护推广活动计划。
      - 完成了一项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的公众谘询,推动社会和相关持份者参与充分讨论相关议题及研究适当的方案。
      - 公开邀请对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的设计、建造及营运有兴趣的投标者参与投标者资格预审。
      - 批出环保园第二期一幅土地的租约予一个厨余回收再造商。
      - 批出西九龙废物转运站延续合约。
      -
      批出港岛西及港岛东废物转运站延续合约。
      -
      招募了1 940 个屋苑/住宅楼宇及804幢工商业楼宇参加「废物源头分类计划」,计划现已覆盖超过全港八成人口。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促成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开办发展局认可的建造经理环境管理课程。
      - 为改进庙宇、火葬场及其他祭祀场所的环保表现,制作了《庙宇、火葬场及其他祭祀场所燃烧纸钱的空气污染控制指引》,并举办了一场研讨会,鼓励业界采用针对空气污染的最佳可行技术。
      -
      与中华电力、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路政署合办年度安全、健康及环保研讨会,推广环保建筑技术。
      - 参与发展局的年度「公德地盘嘉许计划」,审核承建商的环保表现,并出任该计划的杰出环境管理奖的评审委员。
      - 配合要求「认可公共工程承建商名册」承建商须有ISO14001认证的建议,与香港建造商会合办了一个有关环保法例及ISO14001的研讨会。
      - 在两个中小型汽车维修车房商会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恊助下,环保署为环保亲善大使,业界人士及其他持份者举办了一个研讨会,分享有关汽车维修、设计及环保方面的知识。
      - 与黄大仙及九龙城区议会合作,为「优质大厦管理比赛」进行环保大厦审核。
       
      跨境与国际合作
      -
      环境局局长率领环保业访问团前往欧洲,为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绿色和创新技术开拓市场。
      -
      香港、广东及澳门共同发布《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
      -
      在广州「第二届国际(广东)节能展」设立「香港馆」,支持香港环境技术服务业界展示香港的环保科技及服务。
      -
      协办「第七届国际环保博览」,推动区域环保产业及低碳经济发展;并设立「香港馆」,支持香港环境技术服务业界展示香港的环保科技及服务。
      -
      确定香港已达到2002年与广东省联合拟定的2010年空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并与广东省政府订立2015年四类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及2020年的减排幅度。
      -
      颁授「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予第四批港资企业,表彰他们在清洁生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可持续发展
      -
      收到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纾缓气候变化:从楼宇节能减排开始」社会参与过程的报告及建议。
      - 可持续发展基金接受第10轮申请。
       
  • 2011
    • 2011年
      公众的环保意识
      - 环保署联同环境保护运动委员会(环保会)举行「2010香港环保卓越计划颁奖典礼暨2011香港环保卓越计划开幕典礼」。
      - 举办世界环境日活动。活动以全球暖化及低碳生活为主题,包括「全球暖化与气候异变」讲座及「低碳生活@香港之低碳短片fun享比赛」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分享会。
      - 环保署安排了一系列巡回展览庆祝25周年纪念,介绍多年来环保署与社区携手合作,致力提升本地环境及生活质素的工作 。
      - 环保署联同环保会透过「废物源头分类推广计划」推出一系列由本地设计师及艺术家设计的崭新金属回收桶。
      - 环保署与环保会及港铁公司合办「环保会港铁公司学界环保奖励计划」下的「港铁车站阶梯设计比赛」。
       
      奉公守法
      -
      「医疗废物管制计划」正式实施,使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和处置均受法例规管。
       
      空气
      -
      推出三亿元的「绿色运输试验基金」供公共运输业界和货车车主试验创新的绿色运输技术。
      -
      禁止汽车引擎空转的《汽车引擎空转(定额罚款)条例》正式生效。
      -
      公布2010年及2011上半年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结果报告》。
       
      能源
      -
      就限制销售能源效益较低的钨丝灯泡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公众谘询。
      -
      全面推行「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第二阶段。
       
      环境评估与规划
      - 遵照《环境影响评估条例》递交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的环境评估报告,并于年底前获环境谘询委员会通过。
       
      废物
      - 公布废物管理全盘策略,以「减废.回收、妥善处理废物」为前提,处理香港现正面对的废物问题。
      - 在完成整理两个有关生产者责任计划的公众谘询结果后,向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汇报两项强制性生产者责任计划建议的未来路向:(i)扩大「塑胶购物袋环保征费计划」至涵盖所有零售商,及(ii)引入新的强制性生产者责任计划以妥善处理废电器电子产品。
      - 实质完成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的提升工程,使处理中心能达致欧盟最新排放标准及接收和处理医疗废物。
      - 开始在化学废物处理中心以环保及安全的方式处置医疗废物。在化学废物处理中心处置医疗废物须要缴交费用,每公斤约2.7元。
      - 举行「废物源头分类论坛暨颁奖典礼2011」。
      -
      批出环保园第二期首批五幅土地的租约,五间回收再造商承租上址经营再造废金属、废电池、建筑废料/废玻璃、废电器电子产品及废橡胶轮胎回收业务。
      -
      完成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现有水银废物处理设施的扩建建议,应付悭电胆和其他含水银灯管及废物日益增加的处理需求。扩建工程将于2012年动工。
      -
      招募了1 791个屋苑/住宅楼宇及732幢工商业楼宇参加「废物源头分类计划」。
      -
      社区回收网络投入服务。
       
      水质
      - 随着昂船洲污水处理厂消毒设施落成及泳滩腹地的房屋相继接驳到公共污水渠,水质得以改善。四个早前关闭的荃湾泳滩(即近水湾泳滩、更生湾泳滩、海美湾泳滩及丽都湾泳滩)水质改善后,在6月15日起重新开放予市民使用
      - 环保署完成了法定程序,将兴建「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乙的地下生物污水处理厂的建议土地改划用途。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与两个中小型汽车维修车房商会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办「2011-2013汽车维修业环保亲善大使委任典礼」。
      - 制作了《殡仪馆及其他祭祀场所燃烧纸扎祭品的空气污染控制指引》,改进业界的环保表现,并举办研讨会鼓励业界采用防止空气污染的最佳可行技术。
      -
      为推出「医疗废物管制计划」展开长达五个月的宣传活动,包括向医护界提供31场简介会,分配废物生产者地点编码、发牌、派发资料单张及设立查询热线。
      - 参与发展局的年度「公德地盘嘉许计划」,审核承建商的环保表现,并出任该计划的杰出环境管理奖评审委员。
      - 为香港特许秘书公会举办环境管理及报告技术研讨会,推广企业环境管理,向目标受众介绍环保署的企业环境管理工具。
      - 参与房屋委员会的综合支付安全、环保及卫生方案的检讨研究。
      - 与中华电力、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路政署合办安全、健康及环保研讨会,向建造业界推广环保园租户提供的废物回收服务。
      - 与黄大仙及观塘区议会合作,为「优质大厦管理比赛」进行了91次环保大厦审核。
       
      跨境与国际合作
      -
      香港成为C40大城巿气候领袖组织(C40)指导委员会的成员。C40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订定C40的工作方向。
      -
      环境局局长出席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C40峰会,跟与会成员城市分享香港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经验。
      -
      在北京「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设立「香港馆」,支持香港环境技术服务业界展示香港的环保科技及服务。本港环保业界组成代表团出席该会,并拜访内地相关环保部门。
      -
      香港环境保护署与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共同完成《大鹏湾水质区域控制策略》第一次检讨。
      -
      香港、广东及澳门就《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的初步建议,共同展开为期三个月的公众谘询。
      -
      颁授「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予第三批港资企业,表彰他们在清洁生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
      与贸发局协办「第六届国际环保博览」,推动区域环保产业及低碳经济发展。
      -
      在「第六届国际环保博览」设立「香港馆」,支持香港环境技术服务业界展示香港的环保科技及服务。
      -
      以中国代表团成员身份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自然保育
      -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宣布接纳香港国家地质公园加入为该网络的最新成员。香港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后,现已正式命名为「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委员开展「纾缓气候变化:从楼宇节能减排开始」社会参与过程。
      - 第八轮可持续发展基金拨款申请共有七个项目获批资助,拨款总额为730万元。
      - 可持续发展基金开始接受第九轮拨款申请。
       
       
  • 2010
    • 2010年
      公众的环保意识
      - 延续「绿色香港 我钟意!」宣传运动,制作两辑全新的宣传短片,以宣扬逆转气候变化及低碳生活。
      - 与环境保护运动委员会(环保会)、极地博物馆基金、香港天文台及香港科学馆合办逆转气候变化大行动 — 「全球暖化与气候异变」讲座系列。
      - 为庆祝世界环境日,与环保会、极地博物馆基金、香港天文台及香港科学馆合办「全球暖化与气候异变」讲座,并推出一套环保教育影碟免费派发给中小学生,生动讲解全球暖化的灾难性后果。
      - 联同环保会及气候组织推出《低碳生活@香港》丛书系列。系列一套四册,以公众为对象,主题分别为环保新生代、低碳经济、环保家居和绿色城市生活。
       
      空气
      -
      提交《汽车引擎空转(定额罚款)条例草案》供立法会审议,以立法规定司机停车后必须关掉引擎。
      -
      修订《空气污染管制(汽车燃料) 规例》,收紧汽车燃料标准至欧盟五期规定。
      -
      实施《空气污染管制(汽车燃料) 规例》关于规管汽车生化柴油的规格及标签要求。
      -
      推出资助计划鼓励车主购买污染度较低的新型商业车辆,取替他们的欧盟二期柴油商业车辆。
      - 完成本地渡轮试用超低硫柴油的试验计划。
      - 就建议管制非路面流动汚染源的废气排放,完成持份者谘询。
      -
      颁布第二份技术备忘录把电力行业自2015年起的排放总量上限再进一步削减,减幅为首份技术备忘录的34%至50%不等。
      - 续发南丫发电厂的指明工序牌照,并继续依技术备忘录订明排放上限。
       
      能源
      -
      第二阶段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将于18个月宽限期届满后在2011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此计划涵盖空调机、冷冻器具、悭电胆、洗衣机和抽湿机,订明产品必须贴上能源标签,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能源效益资料。
      -
      《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获通过。条例旨在规定须遵守由机电工程署发出,关于四类屋宇装备装置能源效益及能源审核的《守则》。该等装置包括空调、电力、升降机及自动梯以及照明装置。预计在新建楼宇实施有关建议后,首10年可节省28亿度电。
       
      环境评估与规划
      - 「第一期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环评报告获通过。
      - 「龙鼓滩燃气供应项目」环评报告获通过。
      - 「在香港发展一个100兆瓦海上风力发电场」环评报告获通过。
      - 「南港岛綫(东段)」 环评报告获通过。
       
      废物
      - 为妥善处理废电器电子产品,我们就推行生产者责任计划进行了公众谘询。
      - 举办「月饼包装管理分享会」,与业界分享绿色包装和印刷的最新发展和资讯,以及进一步推广月饼包装的良好管理作业操守。
      - 立法会批准《废物处置(医疗废物)(一般)规例》和《废物处置(医疗废物处置的收费)规例》,藉此加强管制医疗废物并征收在废物处置设施弃置医疗废物的费用。
      - 「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的覆盖人口增至80%,达到《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大纲(2005-2014)》 所定的指标。共1 637个屋苑/住宅楼宇及700条乡郊村落参与计划。
      - 建于已修复佐敦谷堆填区的康乐公园正式启用。佐敦谷公园为市民提供无线电遥控模型车赛车场、园艺教育中心、社区园圃、儿童游乐场、长者健身角及缓跑径等设施
      - 建于已修复牛池湾堆填区的康乐公园全面启用(该公园的第一期于2009年8月启用)。牛池湾公园为市民提供射箭场、缓跑径、长者健身角、儿童游乐场及篮球场等设施。
      -
      签署污泥处理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营运合约。设施将采用最先进的高温焚化技术,每日处理量为2000公吨污泥。
       
      水质
      -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的前期消毒设施在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开始运作。
      -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再获79亿元拨款,用于改善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及八所位于港岛的相关初级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拨款达172亿元。
      - 展开「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乙的检讨研究。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合作开办建筑地盘环保主任培训课程。
      - 为多个工商业界举办「环保法规推广计划」工作坊,提供平台予各业界领袖与先锋分享实践环保营商的成功经验和作业方法。该计划在2009年4月展开,迄今合共举行了九场研讨会及工作坊。
      -
      实施经修订的《空气污染管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规例》,分阶段扩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管制范围,涵盖汽车修补漆料/涂料、船只和游乐船只漆料/涂料、黏合剂及密封剂。
      - 与荃湾区内相关的社区组织协作,为荃湾区食肆举办「环保食肆工作坊」,推广环保法规及就区内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 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开办建筑地盘环保主任培训课程。
      - 与优质旅游服务协会及香港餐务管理协会合办「绿色经营 共享双赢」研讨会,向饮食业界和零售界别宣扬环保法规要求。
      - 促成香港餐饮联业协会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助其推展由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的「优质餐饮业环保管理计划」,并加入督导委员会提供技术意见与支援。
      - 在两个中小型汽车维修车房商会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恊助下,为环保亲善大使、业界人士及其他持份者举办了一个研讨会,分享汽车维修、设计及环保法例的知识。
      - 配合中国环境保护部的培训计划,接待其辖下环境监察局的两个访港代表团,分享香港在执行污染管制法规方面的经验。
       
      跨境与国际合作
      -
      「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推展扩大支援范围,同时为珠三角地区的港资工厂提供减控污水排放的专业意见及技术支援。
      -
      主办「香港C40论坛」以推动「低碳城市‧优质生活」。
      -
      颁授「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予第二批港资企业,表彰他们在清洁生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
      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协办「国际环保博览」。
      -
      「香港应对气候变化策略及行动纲领」完成公众谘询。
       
      自然保育
      -
      立法会通过《基因改造生物(管制释出)条例》及其附属规例,以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管制向环境释出基因改造生物。有关法例将于2011年3月1日生效。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社区外展计划项目在荃湾举行。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举行「共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营商之道」研讨会。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优化建筑设计 缔造可持续建筑环境」社会参与过程报告,并作出建议。
      - 第七轮可持续发展基金拨款申请共有五个项目获批资助,拨款总额为540万元。
      - 可持续发展基金开始接受第八轮拨款申请。
      - 政府就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交的「优化建筑设计 缔造可持续建筑环境」社会参与过程报告作出回应。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议决在2011-2012年就气候变化相关事宜进行新一轮社会参与过程。
       
       
  • 2000年代
    • 2009
      公众的环保意识
      - 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4.5亿元的建筑物能源效益资助计划正式推出。
      - 为庆祝2009世界环境日,携手与环境保护运动委员会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局制作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漫画。
      - 为鼓励学校实行现场派饭,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5,000万元资助学校进行相关工作。
      -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辖下节能项目审批小组开始接受非政府机构进行节能项目的资助申请。
       
      空气
      - 完成检讨香港空气质素指标和发展长远空气质素管理策略的顾问研究。
      - 本地渡轮开始试用超低硫柴油。
      - 修订1987年《空气污染管制(指明工序)规例》,将环境工程界别列入该规例下的「合资格工程师」。
      - 修订《空气污染管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规例》,扩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管制范围,涵盖汽车修补漆料/涂料、船只和游乐船只漆料/涂料、黏合剂及密封剂。
      - 完成为期四个月的谘询,就建议的新空气质素指标和可达致新指标的一篮子改善空气质素措施听取公众意见。
      - 修订《保护臭氧层(含受管制物质产品)(禁止进口)规例》,禁止范围由原先含有氟氯化碳(CFCs)的受管制产品扩大至含有氟氯烃(HCFCs)的冷气机等,此外并禁止进口含有CFCs的计量吸入器和含有HCFCs及溴氯甲烷(BCM)的灭火器。
      - 续发青山发电厂、龙鼓滩发电厂和竹篙湾发电厂的指明工序牌照,并订明排放上限。
       
      能源
      - 批准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延长大亚湾核电站供电合约的年期,由2014年起延期20年。
      - 全面实施「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首个阶段。
      - 向立法会提交《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草案》,以强制实施《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则》。
       
      环境评估与规划
      - 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的环评报告获得通过。
       
      噪音
      - 《噪音管制条例》的扩大指定范围开始生效,进一步保障社区居民免受建筑噪音影响。
       
      废物
      - 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污泥处理设施项目拨款。
      - 《产品环保责任条例》下首个强制性生产者责任计划-「塑胶购物袋环保征费计划」正式实施。
      - 举行「废物源头分类计划论坛暨颁奖典礼2009」。
      - 完成「新界东北堆填区扩建计划」改划土地用途。
      - 为污泥处理设施项目进行招标。
      - 达至共1 256个屋苑/住宅楼宇参与「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超越2009年1 140个屋苑/住宅楼宇的目标,参与人数占全港人口67%。
      - 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的延续合约展开,以继续营运处理中心,并进行相关的改善工程。
      - 完成并公开发表第一期有机废物处理设施的环评研究。
       
      水质
      - 展开「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污水输送系统的建造工程。
      - 获城市规划委员会辖下的都会规划小组委员会在作出一些调整要求后,同意修改昂船洲分区计划大纲图的有关建议,以容纳「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乙的地底生物污水处理厂。
      -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前期消毒设施的建造工程圆满竣工。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支援香港建造商会编制「建筑地盘环保最佳实务指引2009」。
      - 委任汽车维修业环保亲善大使,推广环境保护讯息。
       
      奉公守法
      - 推出「环保法规推广计划」,提高本地工商业界的环保意识,并协助业界遵守甚至超越环保法规的要求。
      - 规定所有工务工程的夹斗车必须设有防尘机动盖掩。
       
      跨境与国际合作
      - 公布2008年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结果报告」。
      - 加入C40电动车督导委员会。
      - 举办清洁发展机制能力建设研讨会,由香港及中央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专家向公众及企业作有关的介绍。
      - 签订《粤港环保合作协议》,通过加强合作和完善合作机制,打造「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
      - 与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推出「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计划。
      - 公布2009年上半年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结果报告」。
      - 与广东省环保厅共同开展珠江三角洲2010年后空气污染物减排安排研究。
      - 颁授「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予首批港资企业,表彰他们在清洁生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 公布《港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补充说明》。
      - 以中国代表团成员身分参与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展开「优化建筑设计 - 缔造可持续建筑环境」社会参与过程。
       
       
       
      2008
      公众的环保意识
      -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获得10亿元注资。基金选定优先推行的计划范畴,包括在促进能源效益、自然保育及减少废物方面具示范及推广作用的小型工程项目。
      - 推出「2008香港环保卓越计划」,以鼓励业界实践环境管理,并藉此表扬对环保作出贡献的公司及机构。该计划融合了三个由政府推动的环保奖项 ,分别为:「香港环保企业奖」、「明智减废计划」及「香港能源效益奖」。
      - 环保署与香港大学合办的龙虎山环境教育中心开幕。
      - 在坚尼地城社区综合大楼开设环保展览角,透过多媒体设施向公众传递环保信息。
      - 与环境保护运动委员会合作推出第四代三色分类回收箱。
       
      空气
      -

      完成有关建议立法规管停车熄匙的公众谘询,并参考谘询结果以修订建议方案。

      -

      推出环保汽油私家车税务宽减计划。

      -

      修订《空气污染管制条例》,订明发电厂2010年起的排放总量上限,并容许发电厂可以使用排放交易作为符合该上限的另一个方法。

      -
      全面宽免欧盟V期车用柴油的税项。
      -
      延长更换欧盟前期柴油商业车辆的一次性资助申请期限,由2008年9月30日延至2010年3月31日(与欧盟I期柴油商业车辆的期限相同)。
      -

      2008年《空气污染管制(燃料限制)(修订)规例》正式生效。

      -
      在七年的指明期间届满后,全面实施《空气污染管制(乾洗机)(汽体回收)规例》,以进一步减低乾洗机中残余四氯乙烯之排放。
      -
      颁布《指明牌照分配排放限额技术备忘录》,订明发电厂2010年起三类指明污染物的排放限额数量。
      -
      续发南丫发电厂的指明工序牌照,引入一项新的安排以利便使用排放交易。
       
      能源
      -
      与两家电力公司分别签订新《管制计划协议》。
      -
      完成有关建议强制实施《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则》的公众谘询。
      -
      制定《能源效益(产品标签)条例》(第598章)。
      -
      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能源局签署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
       
      环境评估与规划
      - 根据《电子交易条例》的要求,完成《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电子申请系统第一期的工程。
      - 在《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网页内设立「三维环评」的资料库,以立体模型显示主要的环评内容。
      - 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中环及湾仔绕道和西港岛线的环评报告获通过。
       
      噪音
      -

      立法会通过扩大《噪音管制条例》下指定范围的覆盖面积,为社区居民提供保障,减少受建筑噪音的影响。

       
      废物
      - 完成第一期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的选址研究,拣选了两个可能的选址作进一步的工程及环评研究。
      -
      支持电脑业界推出「电脑回收计划」。
      - 首次举办「工商业废物源头分类研讨会暨证书颁发典礼」,超过200幢工商业楼宇获颁证书。
      -
      支持灯饰业界推出「悭电胆回收计划」。
      -
      「新界东南堆填区扩展计划」环评报告获通过。
      -
      展开有关「新界东北堆填区扩展计划」的土地改划程序。
      -
      立法会制定《产品环保责任条例》(第603章)。
      -
      动物废料堆肥厂投入运作,开始处理2008年奥运会及残疾人士奥运会马术比赛期间马厩所产生的废物。
      -
      在九龙湾综合废物回收中心的试验堆肥厂试行处理厨余废物。
      -
      展开第一期有机废物处理设施的工程及环评研究。」。
      -

      举行「废物源头分类论坛暨颁奖典礼2008」。

      -
      支持业界推出「酒店业玻璃樽回收计划」。
      -
      展开第一期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的工程及环评研究。
      -
      《产品环保责任(塑胶购物袋)规例》提交立法会以「先审议,后刊宪」的形式审议。
      -
      实施经修订的《建筑物(垃圾及物料回收房及垃圾槽)规例》,规定所有新建住用建筑物及综合用途建筑物的住用部分须在每一楼层设置垃圾及物料回收室,方便居民参与废物源头分类。
      -
      展示「污泥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以供公众查阅。
      -
      在年底前招募了996个屋苑/住宅楼宇参加「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高于目标的920个,占全港人口约53%。
       
      水质
      -

      展开「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昂船洲污水处理厂的前期消毒设施之建造工程。

      -
      展开「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乙的共用土地研究。
      -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的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建造和营运环评报告获通过。
      - 就批核建造「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工程污水输送系统的法定地役权刊宪。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在环保署协助下,香港建造商会制定及发布了环保工地座谈培训讲义。 
      - 为餐饮业界制订「环保食肆」光碟,内容包括最新修订的环保指引及技术资料。
      -
      支持由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主办的「中小企业发展支援基金 – 油烟控制支援计划」。协会并于月内举行了闭幕典礼暨技术指南传媒发布会。
      - 环保署与房屋署合作制定工程合约标准规格,规定房屋署所有新建筑项目均须使用优质机动设备类型的发电机及非钨丝节能工地照明设备。
      -
      推出「精明企业环保锦囊」的最新修订电子版,以推动本地工商业界符合环保法例要求。
      - 编制一只汇集所有已刊发环境管理工具的「企业环境管理」资源光碟。 
      - 举办汽车维修业伙伴计划联络座谈会,旨在提升业界的环保知识,及加强环保署与业界的联系。 
       
      奉公守法
      - 实施《有毒化学品管制条例》,规管非除害剂有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制造和使用,当中包括《斯德哥尔摩公约》及《鹿特丹公约》内列明的该等化学品。 
      - 规定所有汽油站必须配备第II期气体回收系统,以收集车辆加油时释放的汽油汽体。 
       
      跨境与国际合作
      -
      公布「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管理计划中期回顾研究报告」。
      - 
      为香港的气候变化影响进行全面研究。
      -
      公布2007年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结果报告」。
      - 
      推出为期五年的「清洁生产伙伴计划」。
      -
      公布《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实施安排》,促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在香港境内的有效开展。
      -
      根据《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规定,向中央政府递交首份成效评估报告,以纳入全国报告。
      -
      推出本港首部为建筑物进行「碳审计」的指引,并启动「绿色香港•碳审计」活动。
      -
      行政长官与广东省省长在广州共同主持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两地政府同意共同打造一个「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
      -
      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延伸至香港特区。
      -
      公布2008年上半年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结果报告」。
      - 与澳门政府订立「港澳环保合作定期会议安排」,加强两地合作。 
      - 与深圳市环境保护局签订《加强深港清洁生产工作合作协议》。 
       
      自然保育
      -
      行政长官于《二零零八至零九年施政报告》中宣布,政府将考虑设立地质公园。
      -
      香港第24个郊野公园 - 北大屿郊野公园(扩建部分)开幕。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向政府提交「更佳空气质素」社会参与过程报告,并作出建议。
      -  第五轮可持续发展基金拨款申请共有八个项目获批资助,拨款总额为728万元。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社区外展计划的第五个项目在大埔举行。

      -

      可持续发展基金开始接受第六轮拨款申请。

      -

      政府就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更佳空气质素」社会参与过程报告作出回应。

       
       
      2007 年
      一般项目
      - 政府总部于2007年7月1日改组,环境局成立。
       
      公众的环保意识
      - 播放「世界环境日2007」一小时电视特辑,透过「节能上班轻装骚」宣扬节约能源及轻装上班的讯息。  
      - 推出「绿色香港我钟意!」运动,鼓励公众实践绿色生活。  
       
      空气
      -

      发布二OO六年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结果报告」。

      -

      推出环保汽油私家车税务宽减计划。

      -

      推出更换欧盟前期及欧盟I期柴油商业车辆为符合最新法定排放标准的商业车辆资助计划。

      -
      委托顾问公司进行研究,全面检讨本港的空气质素指标及制定长远的空气质素管理政策,以达至新的空气质素指标要求。
      -
      在续发青山发电厂的指明工序牌照时,进一步收紧污染物的总排放量,以确保电厂能适时达到2010年的减排目标。
      -

      发布二OO七年上半年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结果报告」。

      -
      在香港举办第九届「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研讨会」。
      -
      展开「停车熄匙」的公众谘询。
      -
      为欧盟V期柴油提供优惠税率减至每公升0.56元,为期两年。
      -
      在续发龙鼓滩发电厂的指明工序牌照时引入一项新的排放抵销安排,使电厂透过增加天然气发电达至更大的减排效果
      -
      就建议强制规定工商业工序使用超低硫柴油或较洁净柴油事宜,谘询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
       
      能源
      -
      向立法会提交《能源效益(产品标签)条例草案》。
      -
      展开强制实施《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则》建议的公众谘询。
       
      噪音
      -

      已就扩大《噪音管制条例》下设立的「指定范围」的覆盖范围谘询相关人士。而「指定范围」能就建筑噪音的滋扰,为社区提供更好的保障。

      -

      为驾驶者、车主及车辆维修技术员发出有关良好驾驶习惯及车辆妥善维修保养的指南,以减低道路交通噪音。

       
      废物
      - 展开「新界西堆填区扩建计划」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
      新界东北堆填区沼气场外应用计划开始输气。
      - 批出环保园首批租约。
      -
      就塑胶购物袋环保征费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公众谘询。建议方案获得市民的广泛支持。
      -
      举行废物源头分类研讨会暨颁奖典礼。
      -
      与电脑业界达成共识,将成立一个自愿性电脑回收计划。
      -
      展开「污泥处理设施」工程项目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
      推出减少废物的专题网页及「香港二手物品交易」平台。
      -
      发出学校推行「环保午膳」指引。
      -
      推出「工商业源头分类计划」。
      -

      完成「新界东北堆填区扩建计划」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
      就《废物处置(化学废物处置的收费)规例》(第354J章)附表1和2订明的收费作出的调整生效。
      -
      与灯饰业界达成共识,将成立一个自愿性悭电胆及光管回收计划。
      -
      《产品环保责任条例草案》刊宪。《条例草案》为在香港实施生产者责任计划提供法律基础,并以塑胶购物袋环保征费作为《条例草案》下的首个计划。
      -
      招募了766个屋苑/楼宇参加「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
       
      水质
      -

      当局取得立法会同意,分十年调整排污费,以落实污染者自付原则。排污费的第一期增加将会在2008年4月1日实施。

      -
      公布一套「按风险厘定的土地污染整治标准」作为本地新的土地污染评估及整治标准。
      -
      展开「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昂船洲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改善工程、以及相关初级污水处理厂的改善工程之设计及规划。
      - 在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建造和营运前期消毒设施的环评报告获通过。
      - 在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建造前期消毒设施的拨款申请获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支持。
       
      环境评估与规划
      - 发布首个立体环评视像工具,供市民在工程项目环评报告的法定公众查阅期内,透过互联网查阅。
      - 协助规划署完成为「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进行的策略性环境评估研究。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参与由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主办的「中小企业发展支援基金 – 油烟控制支援计划」的开幕典礼。 
      - 与机场管理局于香港国际机场协办「2007机场最佳环保措施比赛」,主题为空气质素管理。 
      - 举办汽车维修业环保亲善大使委任典礼,委任新一届的环保亲善大使。
      - 在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李惠利分校)及两个中小企汽车维修业商会的协助下,环保署举办了一个研讨会,探讨汽车维修业在环保方面的新挑战。  
      -
      环保署与发展局合作研究并制定一套适用于本地的运泥车防尘机动盖掩设计及技术规格。
      - 推出《精明企业环保锦囊》,推动本地工商业界符合环保法例要求,并举行简介会配合推广宣传。
      -
      环保署与香港建造商会合办首届建造业环保创意大奖,鼓励业界以创新思维去克服本地特有的环境挑战。
       
      奉公守法
      -
      实施《空气污染管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规例》,分阶段管制建筑漆料/涂料、印墨及指定消费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并要求某些印刷机装置管制排放物器件。 
      -  实施《2006年废物处置(修订)条例》的部份条款,帮助发出废物收集及处置牌照及加强执法。
       
      跨境与国际合作
      -
      公布「珠江三角洲火力发电厂排污交易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 
      于《斯德哥尔摩公约》中国「国家实施计划」启动大会上介绍「香港特区实施计划」,该次会议标志着公约的实施阶段正式在内地和香港特区展开。
      -
      颁布《有毒化学品管制条例》。 
      - 
      香港特区环境局与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签署《关于推动粤港两地企业开展节能、清洁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合作协议》。
      -
      采纳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在悉尼举行经济领导人会议上发表的「气候变化、能源保障及清洁发展宣言」。 
      -
      成立「气候变化跨部门工作小组」,加强协调各有关政策局和部门之间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
      加入C40城市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与成员城市紧密合作,对抗气候变化。 
      -
      颁香港特区环保署与深圳市环保局签订《加强深港环保合作协议》。 
      -
      完成「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管理计划中期回顾研究」。 
      -
      完成「清洁生产技术支援试验项目」,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港资工厂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自然保育
      -
      对推行新自然保育政策的「管理协议试验计划」进行了检讨,并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员会」同意延续有关计划。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展开「更佳空气质素」社会参与过程,邀请社会大众就「高度空气污染」日子应采取的措施、电子道路收费计划及用电需求管理发表意见。 
      -  实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举办「空气质素高峰会」,向相关人士汇报「更佳空气质素」社会参与过程的结果,并综合相关人士的回应,作出总结。
       
       
      2006 年
       
      公众的环保意识
      - 以「为环境负责 我得 你都得」为「世界环境日2006」的主题,呼吁大众支持减废。
      - 推出「蓝天行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改善香港的空气质素。
       
      空气
      -

      对重量不超逾2.5公吨的新登记车辆实施欧盟IV期废气排放标准。

      - 香港首个风力发电站开始运作。
      - 实施《2005年空气污染管制(车辆减少排放物器件)(修订)规例》,规定所有欧盟前期的重型柴油车辆(除长怠速车辆外)必须安装认可减少排放物器件。
      -

      宣布于2007年初开展一项为期18个月的整体研究,检讨本港空气质素指标和制订长远的空气质素管理策略。

      -

      获得中央人民政府原则上同意,将《蒙特利尔议定书》北京修正案延伸至香港。

      - 对重量超逾3.5公吨的新登记车辆实施欧盟IV期废气排放标准。
       
      噪音
      - 发表「处理香港道路交通噪音的全面计划(拟稿)」谘询公众。
       
      废物
      - 开始征收建筑废物处置费。
      - 邀请有意在环保园开设环保及循环再造业务的机构提交意向书。
      - 第一次的「无胶袋日」在4月15日举行。根据这次成功经验 ,绿色团体在环保署的支持下,继续在6月至12月举办每月「无胶袋日」。有十间大型零售连锁店,包括三间大型超级市场 ,同意在2007年继续自行举办「无胶袋日」。
      - 通过《2006年废物处置(修订)条例》,加强对弃置进口废物的管制及为禁止从发达国家进口危险废物的「巴赛尔禁令」提供法理基础。
      - 将首批经「充电池回收计划」回收的充电池(13公吨),运载到南韩一所回收设施循环再用。
      - 举办研讨会让物业管理界分享在屋苑推行家居废物源头分类的经验,以及推出「住宅楼宇废物源头分类指引手册」。
      - 展开环保园第一期的基建工程。
      - 批出环保园的管理服务合约。
      - 于20个屋苑推行为期三个月的都市固体废物收费试验计划,研究实施都市固体废物按量收费的可行性。
      - 就着适用于香港一套新的「按风险而厘定的土地污染整治标准」,对有关业界的谘询大致完成。
      -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同意拨款1,000万元,推行《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大纲(2005-2014)》下的公众教育计划。
      - 环保园第一期首批用作回收再造指定物料的土地开始招租。
      - 成功招募497个屋苑/住宅楼宇(约200万人口)参与「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
       
      水质
      - 展开「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隧道系统的规划、勘测和设计工作。
      - 启用一个以高级别处理的设施于北区进行使用再生水的示范计划,并开始向特选用户供应再生水。
      - 就落实执行《1972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1996议定书》发出条例指南。
      - 公布根据污染者自付原则的增加排污费建议,为「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及其他污水处理设施的运作提供可持续的财政支持。
       
      环境评估与规划
      - 按行政长官2005-06年度施政报告的承诺发出备忘通告,所有重大政府政策均须先经过环保角度的审视。通告列出指引及程序,供所有局/署在策划可能有环境影响的政策建议时参照。
      - 在大型发展项目中首次使用立体环评工具,让市民更能参与其中。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与职业训练局合作,为汽车维修业界举办一系列应用高效油漆传递环保喷枪的工作坊。
      - 与机场管理局合作,在香港国际机场举办2005/2006年度机场最佳环保措施比赛 — 环保食肆。
      - 编制宣传教育电脑光碟,向饮食业界推广环保意识、法例及牌照要求和实用环保管理措施。
      - 与饮食业商会及相关团体协作,开展由工商贸易署中小企发展基金拨款的「为本地中小企饮食业改善油烟排放及污染支援计划」。
      - 在湾仔修顿中心28楼开设一站式的行业环保支援中心,为各行各业提供有关环保法规、防止污染和环保管理工具的最新资料和建议。
      - 推出一个新的环保物业管理伙伴计划网页。
      - 编印「汽车维修业环保锦囊」资料单张,提倡环保作业。
       
      奉公守法
      - 根据修订《废物处置条例》及《公众卫生(动物及禽鸟)(禽畜饲养的发牌)(修订)规例》,在禁制区及限制区内全面禁止散养禽鸟。
      - 与香港建造商会及建造业训练局联办建筑地盘环境保护主任培训课程。
      - 引进新的合约条款,规定所有公务工程均须使用超低硫柴油。
      - 根据《空气污染管制(乾洗机)(气体回收)规例》,禁止洗衣店使用所有现存非密封型乾洗机。
       
       跨境与国际合作
      - 向立法会提交《有毒化学品管制条例草案》。
      - 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计划。
      - 香港与广东省有关部门携手批核「珠江三角洲火力发电厂排污交易试验计划」的实施方案。
       
       自然保育
      - 监察《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实施,使本港能够全面符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规定。
       
      2005 年
      一般项目
      - 环境保护署和环境运输及工务局辖下的环境科于4月1日正式合并。
      - 环境保护署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签订关于空气污染防治交流合作的安排。
       
      公众的环保意识
      - 以「清新空气,舒适城市」为「世界环境日2005」的主题,呼吁大众停车熄匙及把空调温度设定为摄氏25.5度。
      -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500万元资助私人屋苑推行「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
      - 参加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举办的「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工业展览会」,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工业的合作
      - 配合「环保节2005」主题,首办「全港旧电脑及电器回收日」及「零废物」环保步行。
      - 推出一系列分别长一分钟及半小时的电视节目,宣传减废的讯息。
       
      空气
      - 实施经修订的《空气污染管制(油站)(汽体回收)规例》,规定油站须安装汽体回收系统,在汽车加油时回收汽油汽体。
      - 资助须在停车后继续保持引擎运转的重型柴油车辆车主在欧盟排废标准实施前安装微粒消减装置。
      - 推出「模拟汽车废气排放」的指引及引进美国加州Air Resources Board的先进汽车废气排放EMFAC模型。
      - 8月1日透过《空气污染管制条例》下指明工序牌照的续牌条款,向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的青山发电厂实施本港首套排放上限。
      - 向立法会呈交修订规例,在2006年对登记轻型车辆实施欧盟四期废气排放标准。
      - 粤港政府于11月30日联合启动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素监测网络,并每日发布各监测站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
      - 一项为鼓励柴油小巴车主尽快转用洁净燃料小巴的资助计划于12月31日完成,约55%的柴油公共小巴在计划下已转为石油气小巴。
       
      噪音
      - 推行「优质机动设备」行政系统,推动使用更宁静及环保的建筑设备。
      - 首次在公众谘询应用三维视像技术阐明加设隔音屏障的效果,以加强公众对噪音问题的理解。
       
      废物
      - 展开全港性的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指标是 2010年前香港有八成人口参与计划。
      - 展开一个全港性的充电池回收计划,收集各类废充电池。此计划是三方伙伴计划,包括业界、环保组织及政府共同推行自愿性产品责任制的典范。
      - 小鸦洲低放射性废物贮存设施投入服务。
      - 参与「明智减废计划」的机构超越1 000间。
      - 公布《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大纲(2005-2014)》,为香港制订一套在2005年至2014年这十年期间管理都市固体废物的整体策略。
      - 建筑废物处置收费计划开始实施。
       
      水质
      -

      行政长官在其施政报告演辞中宣布分阶段推行「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目标是于2013年完成第二期甲工程。

      -

      开展为昂船洲污水处理厂提前兴建消毒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 增加预留款项33亿元作建设污水系统工程用途,其中13亿元拨作乡村排污工程。
      - 新一任行政长官重申政府打算分阶段展开「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目标是于2013-14年完成第二期甲工程,以及提前于2008-09年完成其消毒设施。计划最终能否落实,将取决于社会人士是否同意把污水处理服务的经常性开支从污水处理服务收费计划中全数收回。
      -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拨款1.665亿元,以便就「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地盘勘测和隧道系统的设计。
       
      环境评估与规划
      - 为实施策略性环评的人员举办两次研讨会(6月及12月)。
      - 首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代表团到环境保护署进行双方协议的职员交流计划。
      - 设立策略性环境影响评估网上知识中心及互动三维环境影响评估持绩公众参与机制。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举办讲座和推出为电机及电子业中小企而设的环境管理资讯及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支援套件。
      - 与香港大学协作,出版双语的「环保冷水解冻法」。
      - 推出环保车房网页(http://www.greengarage.com.hk)。
      - 于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业界交流研讨会,让饮食业界相互分享推行环保食肆和实践绿色管理的成功经验及个案。
      - 于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一系列名为「迈向环保食肆2005」的专题工作坊,为业界和相关团体提供海外与内地的防污技术及环保管理政策和实务的最新发展。
      - 举办汽车维修业环保亲善大使委任典礼暨喷涂技术研讨会。
      - 出版宣传录像光碟,向饮食业界推广环保意识、法例要求和法规支援服务。
      - 推出新版的「食肆环保网」。
      - 更新为建造业和电机及电子业中小企推出的环境管理体系支援套件至ISO 14001:2004版本。
       
      奉公守法
      - 为强化工务工程的环保工作,实施「支付环境计划」以订立更详尽的防污合约条款及引进奖励措施。
       
      自然保育
      - 向立法会提交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草案,令本港全面符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规定。
      -

      推出生命周期能源分析软件工具,用以评估建筑物的物料和组件的生命周期成本和环保工作表现,以推广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概念。

      -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员会批拨462万元予三个非政府机构,在凤园和塱原推行保育管理协议试验计划,以加强保育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私人土地。
       
      2004 年
      公众的环保意识
      - 完成全港18区举行的「停车熄匙为环保」宣传活动。
      - 举办「屋?三环夺保新纪元」(第八期)屋苑废物回收运动,有1 420个屋苑参与。
      - 七间幼儿学校获颁发「第一届香港绿色幼儿学校奖 ─ 杰出表现奖」。
      - 举办「都市有机园圃」开放日,透过有机种植活动推广减废。
      - 在6月的周末举办一连串教育及宣传活动以响应「香港世界环境日2004」,推广「污染者自付原则」。
      - 推出「净化海港计划」的环保教育活动。
      - 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合办以「珍惜、爱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全国大中小学生环保比赛」。
      - 与中国极地博物馆基金及香港国际创价学会合办「与自然对话」及环境保护展览会。
      - 与香港物业管理公司协会合办「废物源头分类计划」简介会。
      - 庆祝「香港绿色学校奖」五周年纪念。
       
      空气
      - 粤港两地政府开始共同建立一个珠三角地区联合空气监测网络,并合力制订一套适合两地使用的质量保证及管理工作手册和筹办定期的质量管理会议。
      - 完成为欧盟前期型号重型柴油车辆加装微粒消减装置的资助计划。
       
      噪音
      - 修订《噪音管制条例》,规定公司董事就屡犯的噪音违例事件承担个人责任。
      - 在宪报刊登两套防止违反《噪音管制条例》的《良好管理业务守则》。
       
      废物
      - 与新界东北堆填区承办商签订一份补充协议,输出堆填气体往堆填区外使用。
      - 晒草湾游乐场 ─ 全港首个在已修复堆填区上兴建的永久康乐设施开放予公众使用。
      - 立法会通过《2003年废物处置(修订)(第2号)条例草案》,赋权于废物处置设施实施建筑废物收费及加强管制非法倾倒废物。
      - 推行「废物源头分类试验计划」,目的是在住宅楼宇每层设置废物分类设施,方便居民在源头将废物分类,以及扩大可回收物料的种类,以进一步提高废物回收量和减少弃置废物。
      - 「明智减废计划」连续五年作为一项推动私人机构自发性减废和回收的主要项目。今年获颁「明智减废标志」的机构总数首次超越200间,达到203间。这些机构合共减少及回收废物逾9万公吨 ,大大节省了堆填区空间和处理费用。
      - 委聘顾问公司对香港的淤泥处理设施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
       
      水质
      - 启动生物指标监测计划以评估污染物对香港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 就「净化海港计划」的未来路向作公众谘询。
      - 启动香港海洋环境有毒物质监测计划。
      - 中国正式确认《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公约》,并延伸公约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应履行。
      - 开展「后海湾水污染管制联合实施方案」第一次检讨。
       
      环境评估与规划
      - 举办了一个推广有关「公众持续参与环评」新政策和全球首套「立体环评公众参与工具」的联合讲座,约有250名来自不同界别的人士参加。
      - 推出「网上协助平台」,协助政府部门及政策局编写环保工作报告,藉此改善报告质素。
      - 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进行了首次的员工交流计划,就有关环境影响评估事宜作出了专业交流。
      - 完成建造业及电机与电子业中小企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研究。
      - 举办讲座及推出为建造业中小企而设的环境管理资讯及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支援套件。
      - 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海南博鳌合办中国首届有关环评的国际论坛。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推出加强内容的环保署网页,内容编排和结构经过改良,方便公众查阅资料,部分网页更提供个人数码助理(PDA)版本。
      - 为了表彰环保表现出众的中小型汽车维修车房,本署与香港汽车修理同业商会及环保汽车维修同业协会首次合办「环保车房选举2004」,于2004年5月15日在将军澳东港城举行颁奖典礼。
      - 改良「环境保护互动中心」系统,方便公众透过系统,在2005年于网上申请,缴费及收取牌照及许可证。
      - 推出行业环保支援热线 ─「一站式」的资讯服务,为业界提供有关环保法例和管制标准的资料,以及实用指南作为参考。
       
      奉公守法
      - 为肯定日趋重要的行业伙伴计划工作,地区污染管制科于2004年7月24日改名为环保法规管理科。而环保法规管理科亦从其它分科,接手多项全港性执法工作,包括海上倾倒物料、石棉管制、及废物进出口管制等。
      - 中央检控课扩展为中央检控组,以接管部门所有检控工作,确保与调查职能明确分工。
       
      2003 年
      公众的环保意识
      - 联同狮子会及英文中学联会携手举办「环保征文比赛」,主题为「保护香港的天然资产:洁净的维多利亚港」。
      - 完成「环保领袖计划」,培训一万名相关人士成为环保领袖。
      - 举办「屋?三环夺保新纪元」(第七期),共有1 333个屋苑参与。
      - 举办「土生树木种植比赛」,透过有机堆肥及护理土生树木宣扬减废 讯息。
      - 举办「齐踏步环保路 共创健康香港」主题的「世界环境日 2003」,共吸引约10万人参与。
      - 推出第一届「香港绿色幼儿学校奖」,旨在推动学校推行环保管理,共有超过110间幼儿学校参与。
      - 为中小学生举办「都市有机园圃比赛」,推广有机种植及利用废物材料的农场设计。
      - 粉岭环境资源中心正式启用。
      - 与香港迪士尼主题公园合办「蟋蟀占美尼环保挑战」奖励计划。
      - 举办标语创作及标志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及公众使用充电池。
      - 举办「香港环保节2003 - 中小企环保商机研讨会」,推广废物回收及循环再造业。
      - 在全港18区推行「停车熄匙为环保」运动。
      - 推出「环保学校网页」支援学校推行环保管理。
      - 庆祝湾仔环境资源中心十周年纪念。
       
      空气
      - 中央人民政府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延伸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应履行。
      - 展开「办公室及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质素检定计划」。
      - 「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素管理计划作出批核。
      - 立法规定四公吨或以下的欧盟前期柴油车辆安装微粒消减装置。
       
      噪音
      - 就推行《工作守则》防止违反《噪音管制条例》,展开以良好管理守则为重点的谘询工作。
      - 发出指引介绍「物业管理业处理装修工程噪音的考虑因素」。
       
      废物
      - 推行回收旧电器及电子设备试验计划,过去12个月共回收25 000部电器及电子设备、电脑及电脑周边设备再用或循环再造。
      - 推行回收废车胎试验计划,每月回收约230公吨废车胎,用于制造填充道路基层及斜坡的轻质土力工程建筑物料。
      - 为屯门38区回收园发展项目展开「环境影响评估及重新分配土地用途研究」。
       
      水质
      - 完成「大鹏湾水质区域管制策略研究」,与深圳当局联合制订大鹏湾区域水质管理策略。
      - 完成监察香港海洋污染的生物指标系统的发展研究。
       
      环境评估与规划
      - 制作环保署《策略性环境评估手册》暂行版,宣扬在区内推行策略性环评的重要性。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向饮食业东主、营办商、经理及主要相关人士派发内含教育材料的2003年座台月历。
      - 针对「环保物业管理计划」推出「环保物业」网页。
      - 获工商服务业推广署赞助,推出「环保建筑典范」及「环保建筑设备」网页。
      - 与香港建造商会合办「透过规划与监管共建环保建造业」环保讲座。
      - 扩大一站式「食肆谘询柜台」的服务范围,为饮食业提供特别单元培训、「与顾问会面」服务,以及制订环保食肆标准及准则。
      - 与香港理工大学合办「建造业环保证书」短期课程。
      - 在食肆联会、物业管理公司、香港电台第一台及义务工作发展局支援下,在中秋节过后的两个周末推行「月饼盒回收试验计划」,共回收约25 000个月饼盒。
      - 与香港建造商会合办「环保建筑守则 - 人人有责」环保讲座。
      - 与中华厨艺学院合作推行为期六个月的「节约用水计划」,旨在协助饮食业节约用水。
      - 主持「环保物业管理计划 - 2003年经验分享研讨会」。
      - 推出《汽车维修业环保指南》(连视像光碟),正式与汽车维修业各商会展开合作计划,协助业界成员遵守环保法规。
      - 推行14天快速处理建筑噪音许可证申请程序。
       
      奉公守法
      - 参与「全城清洁策划小组」统筹的行动,与其他政府部门协力改善社区环境卫生,重点打击非法倾倒废物、破水管、后巷非法排污、非法接驳雨水渠及化粪池失修等卫生问题。
      - 环保署地理信息系统污染投诉管理数据库于2003年7月在美国圣地牙哥举行的「第23届年度ESRI国际用户大会」荣获地理信息系统特别成就奖。
      - 发表「环保署检控政策声明」,确保负责环保检控工作的部门检控人员秉持公正,决策方针一致,同时加强资讯透明度,让公众更了解检控的程序。
       
      2002 年
      一般项目
      - 参与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海洋事务部长会议」。
      - 与广州、深圳、珠海、澳门、东莞及中山环保机关合办「世界环境日」的庆祝活动。
      - 举办2002年「香港环保企业奖」。四项大奖分别为:环保办公室 (大型机构)、环保办公室 (中小型企业)、环保物业管理 (私营房屋)及环保实践创意奖。
      - 环保署举办为期三天的展览,回顾香港过去25年的环保进程与成就。
      - 加拿大环境部、香港环保署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办「城市核心地带的智能发展、生态系统管理及规划」研讨会,是次研讨会假山东省举行。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代表团 (包括环保署代表) 前赴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 参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办的「持久性有毒物质地区性评估」亚洲地区会议。
      - 举办环保节,主题为「减少废物」、「清新空气齐共享」及「保护水资源」。
       
      公众的环保意识
      - 举办第三届「香港绿色学校奖」,全港共有178间中小学参与计划。
      - 举办「屋?三环夺保新纪元」(第六期),与社区团体合作推广废物回收计划,全港共有150万户参与,这些家庭分别来自1 200个公共及私人屋苑。
      - 开设「环保教育及资讯柜台」,协助学校及社区团体筹办环保运动。
      - 举办首届「环保会地铁公司环保领袖夏令营」,安排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六个城市的学校杰出环保大使与少年警讯、男童军和女童军环保大使一同参与为期五天的环保领袖交流和训练活动。
      - 环保署与教育统筹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及香港教育学院联合编撰的「香港绿色学校奖 ─ 自我评估手册」正式出版。这本手册可助本港各学校自行评估环境管理及环保教育的表现。
      - 举办「狮子会国际青年交流2003选拔赛」,主题为「保护珍贵资源:改善维港水质」。
      - 推展幼儿学校废物分类计划,为幼儿学校提供别致的分类回收桶模型,教育幼童将废物分类。
       
      空气
      - 继早前强制规定喷黑烟的轻型车辆进行底盘式功率机测试后,环保署将测试范围推广至重型车辆。
      - 环保署举办的「清新空气展览」,一天内到场来宾超过21 000人次。
      - 「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顺利完成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素研究报告。
      - 强制规定油站只销售超低含硫柴油。
      - 财务委员会批准拨款6亿元,资助在欧盟排废标准实施前登记的重型柴油车辆车主安装微粒消减装置 (此等重型柴油车辆并不需进行长迨速工作)。
      - 开始资助车主将公共小巴改装为石油气或电动小巴。
      - 与加州空气资源局签订《谅解备忘录》,在空气质素管理方面共同合作。
      - 环保署、加州空气资源局、清洁亚洲城市空气行动及亚洲都会空气污染研究组织协办「改善空气质素2002」亚洲地区工作坊,是次工作坊假香港举行。
      - 资助欧盟排废标准实施前登记的旧重型柴油车辆车主安装微粒消减装置。
       
      噪音
      - 修订《噪音管制条例》,明确规定企业违反噪音条例,管理层需承担个人法律责任。
      - 推出已修订的车辆噪音条例,以收紧噪音标准。
      - 环境噪音教材面世,并设立相关网页和制作电脑光碟。
       
      废物
      - 与流动电话业合办流动电话电池回收计划。
      - 与多个社区组织合作,举办废物回收计划。
      - 邀请多间机构就建设废物管理及处理设施提交意向书。
      - 医疗废物管制的公众谘询程序顺利完成。
      - 小鸦洲低放射性废物储存设施的建造工程招标。
      - 新界西北废物转运站正式启用。
      - 与港九12个区议会携手在各区推展废物回收计划。
      - 在八个屋苑及109间便利店与超级市场推行胶袋回收试验计划。
      - 与加拿大环境部合组「废物管理及受污染土地联合工作坊」。
       
      水质
      - 就「净化海港计划」的水质尺度标准进行公众谘询。
       
      环境评估与规划
      - 环评「网上协助平台」服务正式启用。
      - 环保署首次举办「环评条例使用者小组联络会议」,安排四大主要相关人士会面交流。参与方包括项目倡议机构、顾问公司、承建商、环保团体、学者及环境谘询委员会的代表。
      - 成立「环评条例支援组」,加深政府各工务部门对环评机制的了解。
      - 为政府各工务部门举办「环评培训及技能发展计划」。
      - 开始根据《环评条例》在个别大型项目工地安装网上摄录机,藉此提高工程的透明度及促使承建商遵守环保法例。
      - 环保署全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与国内南开大学合办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评价研讨会」联合会议。在是次会议,香港、中国、欧洲、北美、世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方代表及专家聚首一堂,交流心得。
      - 推出指标工具以协助各决策局及政府部门改善环保工作报告的质素。
       
      执法行动
      - 推出专为饮食业而设的环保谘询柜台。
      - 环保署与本港多个饮食业及食肆商会协办「饮食业环保创新机 - 会议及展览」。
      - 环保署与多个修车协会及九龙城区议会联办免费汽车废气测验日。
      - 开设顾客服务中心,务求更有效地回应市民的污染投诉与查询。
      - 环保署与香港建造商会协办「绿色建筑伙伴会议:迈向香港建筑新纪元」,是次会议获香港工程师学会支持赞助。
      - 城门河环境改善工程第一期完竣。
      - 推出「环保物业管理培训教材」;而「环保物业管理导师培训工作坊」亦圆满结束。
       
      2001 年
      空气
      - 随欧盟实施最新废气管制尺度,规定新登记车辆必须符合欧盟三期标准。
      - 收紧车辆燃油规定,实施欧盟三期废气排放标准。
      - 实施最新管制,规定新登记的士必须采用石油气或汽油。
      - 实施《空气污染管制(乾洗机)(汽体回收)规例》,务求减低乾洗店排放的四氯乙烯。
      - 开设室内空气质素资讯中心。
      - 在各边防管制站推行「管制消耗臭氧物质意识运动」。
       
      噪音
      - 收紧各个新的「噪音管制指定范围」的建筑工程噪音管制尺度。
       
      废物
      - 环境食物局局长宣布实施七大行动计划,重点推广家居废物减量、分类及回收再造。
      - 新界西北废物转运站投入服务。
      - 在马湾动工兴建新废物转运站,该站乃离岛转运设施之一。
      - 与香港浸会大学合办「厨余堆肥国际论坛」。
       
      水质
      - 「净化海港计划」〈前称「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第一期工程全面投入服务。
      - 政府对《海港污水处理国际专家评估小组报告》发表回应。
      - 城门河改善工程第一期动工,工程项目包括在香港首次应用生物除污技术清理河床。
      - 开始全年发表所有宪报公布公众泳滩的水质评级。
      - 展开一项研究,开发生物指标系统监察香港的海洋污染情况。
       
      环境评估与规划
      - 在网上登载环评工程项目的「环境监察与审核」结果。
      - 推出环境许可证及牌照的网上电子申请系统。
       
      执法行动
      - 地区污染管制科成立中央检控组。
      - 与物业管理业推行合作伙伴计划。
       
      2000 年
      一般项目
      - 与澳门环境委员会、广州环保局、深圳环保局及珠海环保局协办「清新空气计划」。
      - 环保署编制本署首份的环保工作报告。
       
      公众的环保意识
      - 举办第一届「香港绿色学校奖」,旨在鼓励本港学校实施全面的环保管理。
       
      空气
      - 政府开始拨出一次性资助款项,协助柴油的士车主改用石油气。
      - 实施优惠燃油税规定,所有油站只准发售超低含硫柴油。
      - 推行一项新计划,规定为前欧盟标准登记的柴油车辆(四公吨或以下)安装微粒过滤器或柴油催化器。
      - 环保署与警方携手合作,加强打击汽车排放黑烟的执法计划。
      - 实施汽油及石油气车辆的排废量检验计划,以检定这些车辆是否适合在道路上行驶。
      - 车辆排放黑烟的定额罚款由港币450元提高至港币1,000元。
       
      噪音
      - 行政会议通过一项新政策,在可行情况下尽量藉?工程设计及非工程措施纾减现有道路的噪音。
       
      废物
      - 中国内地环保总局与环境保护署签署谅解备忘录,管制危险废物进出口。
      - 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延展现有废物堆填区的吸纳能力,以及寻找新址兴建废物处理设施。
      - 废物设施营运处获颁发ISO 14001品质认证。
      - 国际固体废物协会、环保署及其他团体,在香港协办「亚洲城市废物管理国际会议暨展览会」。
       
      水质
      - 参与《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研究》,搜集基线资料,以助拟定中国21世纪的海洋环境保护策略。
      - 国际专家评估小组发表就「净化海港计划」(前称「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未来发展进行研究的结果及建议。
       
      环境评估与规划
      - 香港环境影响评估学会举办「第20届国际影响评估协会年度会议」,环保署全力支持。
       
      执法行动
      - 推行计划鼓励食肆改善污染管制设备,并且准备短期内与饮食业开展合作计划。
      - 环保署与香港汽车修理商协会推行合作计划。
       
  • 1990年代
    • 1999 年
      一般项目
      - 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以「培育优秀人才,建设美好家园」及「可持续发展」为重点。
      - 维也纳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在环境事务上衷诚合作。
       
      公众的环保意识
      - 举办「香港环保企业奖」,表扬注重环保的商业机构;以及推出《明智减废计划》,鼓励商界实施各类避免制造废物及减废措施。
      - 出版全新环境教材套装「环境智囊」,分发至各中学、大专院校及公共图书馆。
       
      空气
      - 根据《空气污染管制(车辆设计标准)(排放)规例》,加强管制柴油车辆的排废标准及引进汽油车辆的蒸发排放物标准。
      - 与广东省携手展开研究,分析跨境空气污染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程度。
      - 采用先进的黑烟测试方法(以底盘式功率机辅助),测试5.5公吨以下的柴油车辆。
       
      噪音
      - 完成高速公路的「低噪音路面计划」,让超过15 000个住户受惠。
      - 全面取缔人口稠密地区建筑地盘的高噪音打桩机。
      - 学校隔音计划圆满结束,纾缓了交通噪音对514 000名学生所构成的滋扰。
       
      废物
      - 展开「屋?废纸铝罐回收运动(第三阶段)」,鼓励市民回收废纸、铝罐及胶樽。
      - 成立减废委员会及目标专责小组,向政府提供减少废物措施的谘询意见,以及成立特订的网页方便公众查阅资料。
      - 将大埔船湾堆填区修复后改作高尔夫球练习场,成为首宗将旧堆填区改作为市民提供康乐设施的公共工程。
      -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顺利推行首宗应用堆填区沼气的项目。
       
      水质
      - 与「中国国家海洋局」南中国海分局签署《谅解备忘录》,参与「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研究」。
      - 设立特订网页汇报所有宪报公布泳滩、海洋及河溪水质,方便市民查阅有关水质的摘要资料。
       
      环境评估与规划
      - 规划环境地政局向管制人员发出编制及公布环境报告的一般指引通告。
      - 发出《1999年环境影响评估条例(附录二修订本)令》,把占地逾20公顷的主题公园或游乐场列为指定项目。
       
      执法行动
      - 推出电子投诉服务,方便市民透过电邮向各地区污染管制办事处作出污染投诉。
      - 地区污染管制办事处推行综合执法,由拥有多种环境污染知识及专技的人员视察污染制造场所,同时查核多种污染源。
      - 环保署与香港建造商会共展伙伴计划,悉力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环保活动项目,致力提高业界成员的环保意识。
       
      1998 年
      一般项目
      -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199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公众的环保意识
      - 推行「绿色生活乐缤纷」活动及为「环境保护大使义工」和 「童军环境保护大使」导师提供培训计划。
       
      空气
      - 修订《空气污染管制(车辆设计标准)(排放)规例》,加强管制柴油私家车的废气排放标准及限制这类新车登记,同时加强管制轻型柴油车辆(的士除外)的废气排放标准。
      - 改善空气污染指数系统及推出路边空气污染指数。
      - 批准就珠江三角洲的空气质素进行顾问研究。
      - 1997年推行石油气的士试验计划圆满结束。
       
      废物
      - 开展「屋?废纸铝罐回收比赛」,推动在公共及私营屋苑减少和回收废物。
      - 按照《巴塞尔公约》的最新规定,禁止从已发展国家输入危险废物。
       
      水质
      - 委聘公司对「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第三、四期进行可行性研究。
      - 「粤港环境保护联络小组」同意,订定把所有废水引离后海湾集水区的长远目标。
       
      环境评估与规划
      - 把根据《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展示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放在互联网上让公众查阅。
      -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公布,由2000年起各政策局局长及部门署长,每年均须发表所属机构的环保工作报告。
       
      执法行动
      - 申领各类污染管制牌照的「一站式」服务,扩展至环保署所有地区污染管制办事处、修顿中心、税务大楼和环贸商业大厦办事处,方便市民索阅领取牌照及污染管制的详尽资料、申请表格和谘询服务。
      - 由1998年11月起,巡查记录会当场发予污染者。此项服务改善措施旨在提高本署执法工作的透明度,改善与污染者的沟通。
       
      1997 年
      公众的环保意识
      - 位于荃湾德华公园的第二个环境资源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与吴氏会德丰环保基金资助。
       
      空气
      - 根据《空气污染管制(车辆设计标准)(排放)规例》,提高四公吨以上新登记的柴油车辆废气排放标准,使之与「欧盟二期标准」看齐。
      - 根据《空气污染管制(车辆燃料)规例》,将汽车柴油的含硫量由0.2%减至0.05%。
      - 推行石油气的士试验计划,以纾减对空气的污染。
      - 实施《空气污染管制(建造工程尘埃)规例》,以减少建造工程散发的尘埃。
      - 根据《空气污染管制条例》实施新管制措施,规定只有注册石棉专业人士方可执行与石棉有关的工程。
       
      噪音
      - 引入车辆防盗警报器发出噪音的管制措施。
       
      废物
      - 制作宣传录影带《环保家庭》,鼓励市民参与家居废物分类及回收计划。
      - 7月1日起实施最后阶段的「禽畜废物管制计划」。
       
      水质
      - 属「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部分的昂船洲化学辅助一级污水处理厂投入服务。
       
      环境评估与规划
      - 颁布《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以订立纲领管制大型发展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立法局通过《环境影响评估程序的技术备忘录》,为执行环境影响评估订立明确的指引及标准。
       
      执法行动
      - 环境保护署在六个地区污染管制办事处设立「一站式」服务柜台,接受任何地区地盘的环保牌照或许可证申请。
       
      1996 年
      一般项目
      - 环保署在互联网设置网页,令市民能以简便快捷的途径获取有关环境资讯,促进建立对环境问题认知及关注的社区。
      - 环境保护署成立十周年。
      - 罗乐秉先生获委任为环境保护署新署长。
      - 环境保护署公布本身的环保管理政策。
       
      公众的环保意识
      - 设立流动环境资源中心,以方便市民查阅环保资料。
       
      空气
      - 颁布《空气污染管制(露天焚烧)规例》,管制露天焚烧活动。
      - 禁止进口五类损耗臭氧层物质:已取缔的含氯氟烃、尚未取缔的含氯氟烃、甲基氯仿、四氯化碳、含溴氟烃。进口含氯氟烃物质作本地留销用途,必须受进口牌照及配额管制。
      - 根据《空气污染管制条例》,禁止售卖进口铁石棉及青石棉。
      - 《1996年空气污染管制(指定工序)(取消豁免)令》刊登宪报,撤销进行有机化学工程的现有场所(即炼油厂及用作进行有机化学工程的场所),以及提炼工程场所(即猪油厂)原有的豁免资格。
       
      噪音
      - 规定所有在香港首次登记的汽车(包括电单车)必须符合严格的噪音标准。
      - 实施新管制措施,规限夜间及假日在人口稠密地区,使用若干特别嘈吵的建筑设备及进行某类高噪音手动建筑工序。
       
      废物
      - 禽畜废物管制范围扩展至屯门、锦田河及元朗部分地区。
      - 环境保护署批出逐户收集禽畜废物服务合约,协助农场经营者适当处置禽畜废物。
      - 根据《巴塞尔公约》修订《废物处置条例》,实施进出口废物许可证管制。
       
      水质
      - 公布4月1日为维多利亚港(第三期)水质管制区的第一指定日期,使全港水域均受到水质污染管制。
       
      1995 年
      公众的环保意识
      - 推行「学生环保大使计划」。
       
      空气
      - 根据《空气污染管制(车辆燃料)规例》,推出含硫量不超过0.2%的低污染柴油燃料。根据《空气污染管制(车辆设计标准)(排放)规例》,对柴油车辆实施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
      - 首次推出香港空气污染指数,向市民汇报香港空气污染情况。
       
      废物
      - 本港第三个策略性堆填区 ─ 新界东北堆填区投入服务。
      - 化学废物处理中心收费计划正式实施,向使用者收回处理废物的运作成本。
      - 新界东南堆填区建筑废物再造设施启用。
      - 按照国际防止海洋污染会议(MARPOL)的指引,在化学废物处理中心实施处理船舶排放污染废物收费计划。
      - 实施因应本港情况而经过修订的《海上倾倒物料条例》。
      - 将北区和屯门区的禽畜饲养场分段纳入法例管制范围内,以符合环保的规定。
      - 「减用胶袋计划」推行首年,胶袋使用量合共减少3 500万个。
       
      水质
      - 赤柱的新建污水处理厂正式启用,此乃亚洲首间建于岩洞内的污水处理厂。
      - 维多利亚港(第二期)水质管制区公布,此后,黄大仙、九龙城、油尖旺、深水埗及部分沙田地区排放的污水均受到管制。
       
      环境评估与规划
      - 粤港两地为深圳河治理工程进行的首个跨境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完竣,并获环境问题谘询委员会认可。
       
      执法行动
      - 另一个全新的污染管制办事处(市区东)开幕,为深水埗、油尖旺和九龙城区的居民服务。
      - 扩充全日24小时服务的污染投诉热线,增设六条分区热线,接听各区居民的投诉。
       
      1994 年
      一般项目
      - 环境污染问题谘询委员会扩大谘询功能,除涵盖污染管制外,还就可持续发展的大原则谘询环境事宜,自此易名为环境问题谘询委员会。
      - 环保署首次公布服务承诺。
      - 环保署设于湾仔税务大楼的访客中心开幕,配合湾仔环境资源中心,成为市民索取环境资讯的主要渠道。
       
      空气
      - 禁止哈龙进口,并根据《保护臭氧层条例》管制3,4-含氯氟烃、3,4-含溴氟烃及溴代甲烷,以履行保护地球臭氧层的责任。
      - 颁布《发出消减空气污染通知书技术备忘录》,订明香港的空气质素指标。
      - 实施《空气污染管制(车辆燃料)规例》,规定柴油车辆使用含硫量不超过0.2%的低污染柴油。
       
      噪音
      - 修订《噪音管制条例》,加强管制高噪音建筑设备,以及实施更严厉的管制尺度,监管于管制时间内在人口稠密地区进行手动建筑工程所发出的噪音,并将最高罚款额提高一倍。
       
      废物
      - 展开为期一年的「减用胶袋行动」,此乃首次在全港推行的减少废物运动。
      - 修订《废物处置条例》,全面管制禽畜废物,并对违法弃置废物施以更严厉的罚则,以及订明违反废物收集及处理发牌条件属违法行为。
      - 本港第二个策略性堆填区新界东南堆填区投入服务。
      - 本港第三个废物转运站沙田废物转运站投入服务。
      - 梅窝焚化炉关闭。
       
      水质
      - 实施《水污染管制(污水收集)规例》,规定私人楼宇的污水必须适当引入公共污水渠,并确保私人污水处理设施适当地运作及获得妥善维修。
      - 实施《水污染管制(一般)(修订)规例》,提高执法效率。
      - 公布11月1日为维多利亚港(第一期)水质管制区的生效日期。
       
      环境评估与规划
      - 每季向新闻界公布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 环境问题谘询委员会下设环境影响评估小组委员会,专责审核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 加拿大与香港根据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在香港合办环境影响评估座谈会。
      - 《环境影响评估条例草案》的整体架构,获环境问题谘询委员会与立法局的环境事务委员会及地政工务委员会支持。
       
      1993 年
      一般项目
      - 发表《1989年白皮书:对抗污染莫迟疑》第二次检讨报告。
       
      公众的环保意识
      - 位于湾仔邮局旧址的第一个环境资源中心开幕。
       
      空气
      - 修订《空气污染管制条例》,撤销过往一些指明工序不受牌照管制的豁免权,并且扩大管制影响环境的石棉尘。
      - 实施《保护臭氧层(含受管制物质产品)(禁止进口)规例》,禁止从非《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进口含氯氟烃及哈龙等物质的产品。
      - 香港电灯公司南丫岛发电厂启用全港首个烟气脱硫系统。
      - 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的踏石角发电厂启用全港首个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噪音
      - 九广铁路斥资5亿港元进行噪音消减工程,以减少铁路运作时发出的噪音。
       
      废物
      - 东南亚首间综合化学处理中心启用,每年可处理10万公吨化学废物。在中心启用前,大部分化学废物均直接倾倒入海港。
      - 关闭坚尼地城焚化炉。
      - 新界西堆填区投入服务,是本港三个策略性堆填区最先启用的一个。
       
      水质
      - 公布6月1日为东部及西部缓冲水质管制区的第一指定日期。
      - 修订《水污染管制条例》,赋予当局执法权力,规定现有楼宇接驳新污水渠。
       
      环境评估与规划
      - 港督在施政报告规定每个政府部门委任「环保经理」。
       
      执法行动
      - 环保署新增三间地区污染管制办事处,令地区污染管制办事处的数目增至五间。
       
      1992 年
      一般项目
      - 香港与加拿大签署《环境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
      - 修订《道路交通条例》,赋权运输署署长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实施交通管制。
       
      噪音
      - 位于大老山隧道接驳道路的香港首个高架式隔音屏障落成,使邻近的高楼大厦可免受交通噪音滋扰。
       
      废物
      - 港岛东废物转运站投入服务。
      - 根据《废物处置条例》制订管制化学废物的规例。
       
      水质
      - 公布4月1日为西北区水域水质管制区的第一指定日期。
      - 九龙西北污水处理及排放工程完竣。
      - 环境保护署的新海上监察船「林蕴盈博士号」启航。
       
      环境评估与规划
      - 港督施政报告中规定行政局今后的所有政策及发展计划文件均须附有「环境影响」章节。
      - 规定财务委员会及辖下工务小组委员会的所有工程文件均须附有「环境影响」章节。
       
      1991 年
      一般项目
      - 发表《1989年白皮书》的第一次检讨报告。
       
      空气
      - 4月1日无铅汽油面世,减低有害的含铅汽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 实施《空气污染管制(车辆设计标准)(排放)规例》,规定所有2.5公吨以下新车必须遵守严格的排放标准,又另订明由1992年1月1日起,所有使用汽油引擎的新车均须采用无铅汽油。
       
      噪音
      - 实施《1991年噪音管制(空气压缩机)规例》及《噪音管制(手提破碎机)规例》,规定破碎机和压缩机必须遵守既定的噪音标准,并须贴上噪音标签,方可在本港使用。
       
      废物
      - 推行「倾物入海行动计划」,加强管制海上倾废作业,以阻吓违例人士倾物入海。
      - 沙岭禽畜废物堆肥厂启用。
       
      执法行动
      - 设立首两间地区污染管制办事处,专责改善污染管制措施,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并向居民提供服务。
       
      1990 年
      一般项目
      - 「粤港环境保护联络小组」在7月11日举行首次会议。
       
      公众的环保意识
      - 新成立的环境保护运动委员会筹办第一届环保节。
       
      空气
      - 实施《空气污染管制(燃料限制)规例》,限制燃油的含硫量及黏度,显著改善大气所含的二氧化硫水平。
       
      废物
      - 位于九龙湾的香港首个废物转运站正式启用。
      - 分期关闭荔枝角焚化炉及佐敦谷堆填区。
       
      水质
      - 公布12月1日为后海湾及大鹏湾水质管制区的第一指定日期。
      - 对《水污染管制条例》作重大修订,撤销对现有污水排放者的豁免条款,以及发表污水排放限制的技术备忘录。
       
  • 1980年代
    • 1989 年
      一般项目
      - 发表《白皮书:对抗污染莫迟疑》,列述十年内本港对抗污染的工作大纲。
       
      空气
      - 实施《保护臭氧层条例(1989年)》,以配合《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规定。
      - 禁止沙田的工商业大厦使用固体及液体燃料。
      - 公布另外八个空气质素管制区,使全港成为空气质素管制区。
       
      噪音
      - 执行《噪音管制条例》的主要规定,管制在公众假期及夜间进行的建筑工程发出的噪音,以及工商业活动发出的噪音。
      - 行政局批准为附近兴建新道路后,增加被噪音滋扰的学校、医院、社区会堂等场所装置隔音设备。
      - 实施《民航(飞机噪音)(操作引擎及辅助动力器的限制)规例》及《民航(飞机噪音)公告》,限制飞机在空中和地面操作时发出的噪音。
       
      废物
      - 根据《废物处置条例》公布法定废物处置计划,订定十年内发展新设施及关闭旧有废物处理设施的工作大纲。
       
      水质
      - 制订香港污水排放策略。
      - 公布8月1日为牛尾海和将军澳水质管制区的第一指定日期。
       
      1988 年
      一般项目
      - 成立规划环境地政科,为环境保护计划制订政策。
       
      噪音
      - 实施《噪音管制条例》,明文管制住宅和公众场所、建筑工地、工商业楼宇噪音及产生噪音的产品。
       
      废物
      - 实施「禽畜废物管制计划」。
       
      水质
      - 公布8月1日为南区水质管制区的第一指定日期。
       
      1987 年
      空气
      - 实施《空气污染管制(指明工序)规例》,管制有潜在构成严重污染问题的指明工序。
      - 制订空气质素管制区的空气质素法定指标。
       
      噪音
      - 实施《民航(飞机噪音)(证明)规例》及《民航(飞机类别)公告》,禁止所有在香港登记而未持有噪音证明书的飞机在香港升降。
       
      水质
      - 公布吐露港为首个水质管制区。
      - 开展「污水收集整体计划」,为本港所需的污水收集基本设施制订发展蓝图,收集集水区内的污水。
       
      1986 年
      一般项目
      - 4月1日成立环境保护署,统筹大部分防止及管制污染活动。
       
      空气
      - 公布海港及荃湾 ─ 葵涌空气质素管制区。
       
      噪音
      - 实施《民航(飞机噪音)条例》,明文管制飞机噪音。
      - 行政局批准采取合理的纠正措施,以纾缓新建道路对附近市民的滋扰,例如兴建隔音屏障及隔音罩等直接技术补救设施。
       
      水质
      - 根据《水污染管制条例(1980年)》实施《水污染管制规例》。
       
      环境评估与规划
      - 发表政府公告,阐述公营部门大型发展项目进行的环境检讨详情。
       
      1985 年
      一般项目
      - 香港首次筹办《85年城市环境国际会议》。
       
      环境评估与规划
      -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加入「环境」章节。
       
      1984 年
      一般项目
      - 重组环境污染问题谘询委员会,解散陆上及水污染、空气污染及噪音污染的特别委员会。
       
      1983 年
      一般项目
      -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局长金阳先生率领代表团,于1月首次到访香港考察。
       
      空气
      - 实施《空气污染管制条例》,成立空气质素管制区和订定管制区内的空气质素指标,以及委任劳工处处长为主管。
       
      1982 年
      一般项目
      - 卫生及社会福利科取代民政科,负责制订环境发展计划政策。
       
      水质
      - 公布吐露港为第一个水质管制区。
       
      1981 年
      一般项目
      - 环境保护组脱离布政司署,成为环境保护处。
      - 环境科解散,由民政科制订环境发展计划的政策。
      - 《香港环境保护》创刊,报导政府所有防止及管制污染的活动。
       
      1980 年
      废物
      - 实施《废物处置条例》,明文管制废物收集及处理工作。
       
      水质
      - 实施《水污染管制条例》,明文管制废水污染海洋及河溪环境。
       
  • 1950 - 1970年代
    • 1978 年
      一般项目
      - 政府成立环境污染问题谘询委员会,取代1974年成立的环境污染保护谘询委员会,下设三个特别委员会:陆上及水污染委员会、空气污染委员会及噪音污染委员会。
       
      噪音
      - 实施《简易程序治罪(夜间工作)规例》,禁止在公众假期及每日晚上7时至翌晨7时使用机动设备。
       
      1977 年
      一般项目
      - 根据环境资源有限公司的初步报告,在环境科设立环境保护组,专责制订保护环境的政策及法例。
      - 环境资源有限公司完成消减噪音、废物处理、水污染管制、空气污染管制与环境影响条例的研究,并提交建议。
       
      1976 年
      噪音
      - 实施《公众卫生及市政事务(轻微修订)条例》管制冷气机噪音。
       
      1975 年
      一般项目
      - 设立环境科,为地政、运输及环境保护计划制订政策。
      - 实施《商船(油污染)条例》,规定所有货船必须购买油污染责任保险。
       
      1974 年
      一般项目
      - 合并管制土地、水质、空气和噪音谘询委员会,成立统筹各项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污染保护谘询委员会。
      - 委托环境资源有限公司,全面调查香港与日俱增的环境管制需要。
       
      空气
      - 公布全港为烟雾管制区。
      - 实施《保持空气清洁(喷出烟雾之限制及计量)规例》,订明燃烧装置排放尘埃及砂砾的限制。
       
      1973 年
      噪音
      - 禁止飞机在午夜12时至翌晨7时升降。
       
      1972 年
      噪音
      - 实施《简易程序治罪(香港机场噪音)(豁免)1972年令》,规定在晚上11时至翌晨7时所有飞机升降及引擎试验必须遵守特定的条件。
      - 修订《简易程序治罪条例》,管制晚上11时至翌晨6时的一般噪音,以及禁止在公众假期晚上8时至翌晨6时使用打桩机。
      - 实施《简易程序治罪(夜间工作)规例》,规定于晚上11时至翌晨6时进行打桩以外的其他工程,必须申领建筑噪音许可证。
       
      1970 年
      空气
      - 劳工处成立空气污染管制科。
      - 规定鹤园发电厂采用低硫燃油,以减少发电厂排出的废气在气象条件欠佳时产生空气污染。
       
      1962 年
      空气
      - 公布沙田为第一个烟雾管制区。
       
      1959 年
      空气
      - 实施《保持空气清洁条例》,管制燃烧化石燃料的装置散发黑烟。
       
 

Back to topTable of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