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环境保护里程碑 - 2015

2015年

空气

  • 实施新规例,管制远洋船只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废气排放。
  • 宣布从2020年起收紧发电厂的排放上限。
  • 继续推行特惠资助计划淘汰欧盟四期以前柴油商业车;截至2015年年底,已有约38 600辆旧车被淘汰。
  • 支持环保车辆的试验,包括电动巴士。
  • 在多条繁忙路段设立专营巴士低排放区,专营巴士公司须调派低排放的巴士行驶相关区域。

 

噪音

  • 推出以建造业及酒牌处所为对象的新网站,以推广可缓减其营运噪音的良好作业手法。
  • 截至2015年底共有61个路段重铺了低噪音路面物料,令约12万名市民受惠。
  • 截至2015年底共有17个现有路段加建了隔音屏障,令约5万6千名市民受惠。

 

水质

  •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设施启用。
  • 41个宪报公布的泳滩连续第六年全部符合水质指标。
  • 展开清洁海岸宣传活动。

 

环境评估与规划

  • 与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加强在环评方面交流及合作。
  • 由1998年至2015年底,根据《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合共批准193宗项目的环评报告。
  • 审批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沙田滤水厂原地重置工程(南厂)及连接葵青交汇处上斜路至葵涌道天桥的环评报告。
  • 就全港发展、新界北新市镇发展、岩洞及地下空间发展策略性研究提供环境上的建议。
  • 审阅321宗向政策委员会、行政会议和立法会等官方决策机构提交的拨款申请及政策议案的环境影响段落。

 

奉公守法

  • 透过执法和外展活动支援全港所有零售点实施塑胶购物袋收费。
  • 在26个地点举行推广及教育活动,宣传完善处置建筑废物。
  • 配合「全城清洁2015@家是香港」运动,在12个非法倾倒建筑废物的黑点安装监察摄录机作试验。
  • 配合打击非法倾倒商业及建筑废物的运动,在醉酒湾装设监察摄录机。

 

废物

  • 预留5,000万元拨款,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的相关社区参与项目。
  • 就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提出立法建议,并批出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的合约。
  • 为饮品玻璃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提出立法建议,并扩大玻璃樽回收网络,服务范围涵盖七成人口。
  • 「绿在区区」首两个设施在沙田及东区开幕。
  • 全面推行「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
  • 检讨「建筑废物处置收费计划」,研究调整收费。
  • 推行「咪嘥嘢食店」计划,鼓励食肆减少厨余。
  • 立法会批准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拨款。
  • T‧PARK [源‧区](污泥处理设施)启用。
  • 推出「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
  • 实施废物分流计划,为日后新界东南堆填区只接收建筑废物作准备。
  • 继续推展堆填区扩建计划。
  • 开始研究确立额外废物管理及转运设施,满足香港远至2041年的需要。
  • 订立法例要求,确保废物收集车装妥减低环境滋扰的设备。
  • 推出「活化已修复堆填区资助计划」。

 

能源

  • 推出《香港都市节能蓝图2015~2025+》,定下目标在2025年前将能源强度降低40%(以2005年为基年)。
  • 开展「全民节能」运动,推广公众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益。
  • 就电力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公众谘询。
  • 公布2020年新发电燃料组合方案,协助香港达到在2020年前将碳强度(本地生产总值每单位产生的温室气体数量)降低50-60%(以2005年为基年)的目标。
  • 接纳户外灯光专责小组对于减低户外灯光造成的光滋扰及能源浪费的建议,开始推行各项措施。

 

自然保育

  • 合办首届「香港生物多样性节」以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新标识。
  • 推出郊野公园「自己垃圾 自己带走」公众教育计划。
  • 加强管制象牙贸易。
  • 谘询持份者关于拟建大小磨刀海岸公园的边界及管理方案,并拟备未定案地图。

 

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

  • 继续与香港建造商会和公营及私营界经营者合作,一同推广和嘉许环保作业典范。
  • 与观塘、黄大仙、葵青及深水埗区议会联合进行环保大厦审核和引入环保物业管理措施。
  • 举办工作坊提倡汽车维修业使用水溶性汽车修补漆料。
  • 举行饮食业研讨会介绍消除煮食油烟的空气污染控制设备。
  • 委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推广「绿色盂兰节」和示范燃烧纸祭品的空气污染控制设备。

 

公众的环保意识

  • 配合世界环境日推出「乾净回收」运动,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养成乾净回收的好习惯。
  • 启动「环保袋社区共享先导计划」,开拓更多途径促进分享及再用环保袋。
  • 主办高级别的「区区咪嘥嘢」高峰会,邀请18区区议会代表及社区持份者参与。
  • 透过「校园电脑电器齐回收计划」回收8 000件旧电脑及电器。
  • 「2015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共吸引1 210间企业角逐奖项。「2014香港环境卓越大奖」颁奖典礼表扬了175个获奖单位。
  • 粉岭、荃湾、湾仔及流动环境资源中心和龙虎山环境教育中心的访客超过87 000人次。
  • 「学生环境保护大使计划」共有逾11 700位学生参与,另52间学校获颁发「香港绿色学校奖」。

 

可持续发展

  • 协助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筹备新一轮「推广可持续使用生物资源」公众参与。
  • 可持续发展基金接受第12轮拨款申请。
  • 57间学校参加「可持续发展学校外展计划」,52间学校参加「可持续发展学校奖励计划」。

 

跨境与国际合作

  • 与广东省展开联合中期回顾研究,总结2015年空气污染物减排成果,并确立2020年的减排目标。
  • 签订《粤港清洁生产合作协议》及举行「粤港清洁生产合作专责小组」首次会议。
  • 举行「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第十四及十五次会议。
  • 举行「粤港应对气候变化联络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
  • 举行「深港环保合作交流会」第二十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