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空气
- 公布《香港清新空气蓝图 2035》,提出提升香港空气质素的策略和目标。
- 公布首份《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
- 修订法例以收紧空气质素指标,并展开新一轮空气质素指标检讨。
- 收紧指定新登记小巴及巴士的废气排放标准。
- 收紧发电厂排放上限,并于 2026 年生效。
- 与渡轮公司就测试电动渡轮在香港的技术及商业可行性的试验计划签订协议。
噪音
- 已在约 109 个地区路段重铺低噪音路面物料,惠及 15 万名居民。
- 已在 19 个现有路段完成加装隔音屏障,令 64 000 名居民受惠,另有四个路段的隔音屏障正在兴建中。
- 于 2021 年活用「声学相机」成功处理约90 宗有关固定工商业噪音的投诉。
水质
- 在污水基础设施投资了 30 亿元,自 1990年以来的总投资金额已达 620 亿元。
- 在谘询业界后,推出一项自愿淘汰含微胶珠的个人护理及化妆产品计划:「 Bye Bye 微胶珠」约章。
- 支持一项污水监测研究,从排污系统中侦测「 2019冠状病毒病」,并查找感染个案的地点。
环境评估与规划
- 完成审阅 265 宗提交予行政会议、立法会和其他决策机关考虑的拨款和政策议案中有关环境影响部分。
- 完成审批 40 项就重建市区旧工业楼宇以作住宅或商业用途的项目所提交的土地污染评估报告。
- 自 2020 年 9 月成立内部航拍机队后,至2021 年年底,已使用航拍机进行逾 40 多项行动。
环境执法
- 推出流动应用程式「好好斗」以支援更有效地处理装修废物。
- 加强打击店铺叫卖噪音的巡查和执法。
- 实施《汞管制条例》。
减废
- 公布《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
- 启用两个分别设于西贡和湾仔区的全新回收环保站。
- 完成智能回收系统为期一年的技术测试,并建立了一个供本地应用的平台,让不同的智能回收硬件及软件共同构建香港的智能回收系统。
- 已有约 12 万名市民透过使用「绿绿赏积分卡」参与乾净回收。
- 「绿展队」的减废回收外展支援服务扩展至全港 18 区。
- 继续营运社区回收网络「绿在区区」,包括约 150 个收集点。其中一组收集点为22 间「回收便利点」,平均每月收到乾净的可回收物量较上一代的社区回收中心上升超过四倍。
废物处理设施
- 启用 Y·PARK [林·区] 将园林废物转化成再生产品。
- 批出生物炭生产试验设施的设置和营运合约。
- 继续发展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以提升处理厨余的能力,预期于 2024 年投入运作。
- 继续于沙田污水处理厂进行「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预计于 2023 年投入运作。
- 继续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I·PARK1)的设计和建造工程,设施预计于 2025 年投入运作。
- 新界东南堆填区的基本扩建工程已完成,并于 2021 年 11 月起接收建筑废物。
- 完成新界东北堆填区扩建工程的招标评估。
- 继续筹备新界西堆填区扩建。
能源
- 承诺于 2035 年或之前停用煤作日常发电。
- 公布香港首个可再生能源目标,于 2035年或之前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燃料组合中所占的比例至 7.5% 至 10%,往后逐步提升至 15%。
- 公布在 2050 年或之前减少商业楼宇的用电量 30% 至 40%,及减少住宅楼宇用电量 20% 至 30%,并在 2035 年或之前达到以上目标的一半。
- 自「上网电价」计划于 2018 年推出至2021 年年底,批出逾 17 000 宗申请。
自然保育
- 建议在后海湾建立湿地保育公园系统。
- 优化公私营界别合作计划,以促进保育具重要生态价值的地点,并同时释放其发展潜力。
- 乡郊保育资助计划共批出 17 个乡郊保育与复育项目,并促成荔枝窝的旅馆牌照申请。
- 启用海下游客中心。
- 扩展深湾限制地区及延长其限制期以加强保护濒危绿海龟。
- 全面实施禁止本地象牙贸易,以保护濒危大象。
- 庆祝香港地质公园成立十周年。
建立合作关系
- 制作五套动画短片,向汽车维修业界宣传良好作业方式和推广环保讯息。
- 与香港建造商会及发展局合作,向建造业宣传最佳环保作业方式。
- 为有意申请食肆牌照的人举办讲座,讲解煮食油烟的控制设备。
- 推出「升级路旁环保斗资助计划2021-22」。
公众意识
- 透过「ben don go!」先导计划提供可重用餐盒借用服务,推广「外卖走塑」。
- 推出「无塑可能」创新方案比赛,吸引大专生提交减少即弃塑胶的创新方案。
- 推出《环保好「佣」易》宣传计划,向香港外籍家庭佣工宣扬绿色生活。
- 在网上推出《ECC低碳饭局》,吸引逾213 000 人次浏览。
- 继续「减废回收 2.0」宣传运动。
- 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批出 238 个社区项目,总资助金额约 1.933 亿元。
- 2021 年度的「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及「香港绿色创新大奖」分别接获 3 137 及 94份申请。
- 「学生环境保护大使计划」与「环保风纪计划」共招募逾 10 500 名学生参加。
可持续发展
- 就「管制即弃塑胶」展开公众参与活动。
- 约 31 000 名师生参与 2020-21「可持续发展学校外展计划」,并把计划扩展至小学。
- 推出第 14 轮可持续发展基金拨款资助申请。
- 推出「长远减碳网上学习平台」。
气候变化
- 宣布减碳中期目标,力争在 2035 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从 2005 年的水平减半,以及在 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公布《香港气候行动蓝图 2050》,详细阐述实现碳中和的策略及行动。
- 政府拨款二亿元成立的「低碳绿色科研基金」已批出 14 个项目。
跨境与国际合作
- 举行「粤港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两地在 2021 年的合作进度,并议定 2022 年的合作计划。
- 举行第 32 次深港环保合作交流会,检讨在 2021 年的合作进度,并议定 2022 年的合作计划。
- 与广东省及澳门已开展联合研究,深入了解大湾区内臭氧的成因、特性和传输。
- 最新一期「清洁生产伙伴计划」于 2020年 6 月展开,已批出 330 个资助项目,所涉金额超过 6, 000 万元。
- 实施《汞管制条例》以确保香港全面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所订的责任。
- 举办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及环境局协办的「国际环保博览 2021」;以「推动绿色复苏迈向碳中和」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