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水域
[維多利亞港 ─ 香港的象徵標誌圖片]
中部水域涵蓋了四個水質管制區:維多利亞港、東部緩衝區、西部緩衝區及將軍澳。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維多利亞港,也是全球數一數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中部水域曾面對不少嚴峻問題,長期以來維港兩岸所產生的廢水只經過簡單過濾程序便排入港內,導致海水溶解氧含量下降,有機營養物和細菌水平上升。到了2001年,維多利亞港兩岸人口增至400萬,每日約產生170萬公噸的廢水,對港口的水環境構成巨大的壓力。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處理維港周圍七成半的污水圖片]
為了迎接這項挑戰,政府於2001年底展開了「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工程,啟用嶄新的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該廠每日處理的140萬公噸污水來自九龍和港島東部,約佔維港區域廢水總量的75%。廢水在昂船洲經過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後,減低約80%的懸浮固體及70%生化需氧量(有機物質),再通過1.7公里的海底管道排至海港西端。
自「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工程開始運作以來,海港水質有顯著而持續的改善,其中以維港東部、東部緩衝區及將軍澳水質管制區的情況尤其令人鼓舞。這些區域的溶解氧水平上升了約10%,營養物及有機污染物含量則有10%至30%下降,水中大腸桿菌數量亦明顯減少,使一些港島東端的泳灘水質有進一步改善。2002年開始,維港東部大腸桿菌長期以來的上升趨勢有所緩和,到了2003年海港中部亦有改善。此外,總無機氮水平在2002年開始也出現顯著下降趨勢,其中以海港東部水域的變化尤為顯著。
[「淨化海港計劃」實施後維港溶解氧水平的上升 (2002-2005年與2000-2001年水平的比較)圖片]
相對來說,海港西部水質改善程度較小。由於「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工程處理過的污水全部在西部水域排放,但污水並未經過消毒,目前處理程序只能將細菌數量減半,所以污水排放口附近海水大腸桿菌水平仍然偏高,而海港西部(西部緩衝區和南區水質管制區的北部),包括九龍西近岸、青衣附近水域及荃灣區泳灘的大腸桿菌數量均有所增加。
政府現正籌備於2009年開始實施「淨化海港計劃」的第二期甲工程,在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進行污水消毒處理(前題是徵收排污費彌補工程營運費用的方案需獲得公眾支持)。工程一旦落實,維港西面的水質將如東面一樣得到改善,而目前荃灣區多個因水質不佳而關閉的海灘,可望在工程完成後重新開放供市民游泳。
2005年,東部緩衝區、將軍澳及西部緩衝區水質管制區水質指標達標率為100%,而維多利亞港水質管制區的達標率為83%,遠高於2001年的50%。「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工程已推行了四年,維多利亞港水質管制區一帶一直表現理想。由於維港水質的改善,全港整體水質指標達標率亦有所上升,2002年迄今一直維持在85%或以上的水平。
沉積物
海洋沉積物內的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物一般均難以降解而維持較久,長期以來污水排放使維多利亞港海床沉積物的有機物含量偏高,因而導致沉積物高度缺氧和電化學勢下降,重金屬污染也較嚴重。
維多利亞港的沉積物污染問題,主要是六十至八十年代的工廠污水排放所致。當時集中在觀塘、土瓜灣和荃灣區的工業包括電路板製造廠、電鍍廠和照片沖曬行業均產生大量含重金屬的污水排入海港,此類污染物經年累月地累積在海床沉積物內。自《水污染管制條例》及《廢物處置條例》實施後,工業污染排入維港的情況大幅減少,此外八十至九十年代海港附近許多工廠結業或北移,繼續經營的工廠需按法例規定先自行處理廢水才可排放。
2001至2005年間,維多利亞港水質管制區沉積物的含銅水平(銅為印製電路板及電鍍業常用的金屬之一),均高於化學超標上限,而荃灣附近沉積物的銅、銀、鉻、鎳含量亦高於化學超標上限。一般來說,維港的痕量有機物(多氯聯苯及多環芳烴)水平較低,只有西營盤附近水域的一個站位的多氯聯苯含量輕微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