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海 水 水 質 監 測 20 年

| 署長的話 | 引言 | 環保署海水水質監測計劃背景 | 環保署海水水質監測計劃:海水、沉積物及浮游植物 | 海水水質監測計劃的發展 | 海水及沉積物化驗程序及結果公布 | 東部水域 | 南部水域 | 中部水域 | 西部水域 | 避風塘 | 紅潮及浮游植物 | 新發展項目 | 展望未來 | 附錄 | 鳴謝 | 免責聲明 |


 
避風塘
 

避風塘海水及沉積物質量

環保署除了在全港海域進行監測工作外,並在境內的避風塘、船隻和遊艇碇泊區及政府船塢設立了18個水質監測站和15個沉積物監測站。這些避風塘和船隻碇泊區每個都有它的獨特性質和用途。

[銅羅灣避風塘圖片]

避風塘三面被海堤包圍,潮汐漲退沖刷能力低,特別容易受岸邊和灣內船隻的污染物影響。一直以來,近市區的避風塘水質均較差,溶解氧水平低而大腸桿菌和其他污染物含量則偏高,此外沉積物的電化學勢通常較低,並含有大量有機物和重金屬。

由於避風塘自身淨化污染物能力低,水質通常欠佳,長遠改善水質的最佳方法是追查和徹底消除污染源。

多年來環保署一直在推動全港避風塘的污染整治工作,其中位於市中心的避風塘更是主要目標。避風塘的典型污染源包括洗街污水、接駁至雨水渠的污水和非法排污,其中包括直接排放到雨水渠的食肆洗碗水或來自街市的廢水。在過去20年內,環保署處理的這類個案不計其數,致力消減污染,使流入避風塘的污染物和廢水量大幅減少。

除此之外,有些大型發展項目亦有助於整治避風塘污染。近年來隨一些舊區樓宇和寮屋的清拆及重建,有些避風塘也因應市區重建計劃而搬遷,油麻地避風塘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至於觀塘避風塘則受惠於多年來的控污工作以減少排入塘內的污水量。另外政府所推行的「吐露港污水輸出計劃」也使觀塘避風塘的溶解氧逐步提高。「吐露港污水輸出計劃」是將吐露港區內經沙田及大埔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污水經管道通至觀塘避風塘上游的啟德明渠排放,從而增加了明渠的流量,也提高避風塘的溶解氧水平。環保署所推行的一系列污染管制措施和計劃令近市區避風塘水質有明顯的改善(其中包括觀塘、三家村、油麻地及香港仔),水中溶解氧水平上升而大腸桿菌等污染物含量則相對減少。

[1996年與2005年避風塘大腸桿菌水平比較圖圖片]

維港兩岸的避風塘由於周邊人口密集和臨近工商業區,長期以來污染問題較新界和離島避風塘嚴重。2005年,位於西貢和喜靈洲避風塘的大腸桿菌水平很低(每百毫升少於10個),但維港避風塘的細菌含量則偏高(每百毫升1,000至10,000個),氨氮、總無機氮等其他污染物的分布情況也大致相似。另外,維港避風塘沉積物的鎘、鉻、銅和其他金屬水平一般較高,這種情況與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電鍍廠、印製電路板廠和電子廠的污染排放有關。

 

三家村避風塘的生化處理

[三家村避風塘於2004年採用生化方法處理缺氧沉積物圖片 ]

政府多年來一直致力解決避風塘水質污染問題,其中較易為市民察覺的一項就是臭味問題。臭味的成因是海床沉積物中的有機物質過高和含氧量低,因而形成硫化氫這類難聞的氣體。

沙田城門河下游以往曾有河水發出惡臭的問題。政府於1997年治理河道,在河床口進行挖掘污染沉積物工程及利用生化處理方法改善沉積物質素,難聞氣味已較以前大幅度減少。生化處理可以多種形式進行,以城門河為例,處理程序是將硝酸鈣注入沉積物內,使缺氧的污染物轉化為氮或二氧化碳等無臭氣體,從而消減臭味。鑒於該項工程成效理想,政府決定於2004年在三家村避風塘實施同類的生化處理。

環保署的長期監測數據顯示,三家村避風塘的沉積物經生化處理後,其電化學勢(反映水含氧量)大幅提高(負數值降低),而總硫化物水平(導致臭味的硫化氫氣體來源)則明顯下降。附近居民不再受三家村避風塘所發出的臭味影響!

[三家村避風塘的電化學勢及總硫化物水平(2000-2005年)圖片]

 

 



此 頁 完 結